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时政要闻
 

资讯中心


新华全媒+·改革故事|从“脏乱臭”到“城市会客厅”——山西“母亲河”生态之变

  汾河太原段水清岸绿(6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这是位于汾河太原段的晋阳桥(6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这是汾河太原段三期工程旧貌新颜对比(拼版照片)。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发

  这是位于太原市小店区的汾东污水处理厂(8月7日摄)。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可达到35万吨。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工作人员在位于太原市小店区的汾东污水处理厂查看污水处理情况(8月7日摄)。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工作人员在汾河太原段清淤(8月6日摄)。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无人船在汾河太原段作业(8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该设备可通过自主导航、智能避障、远距离通信、实时传输数据等功能,实时掌握汾河水质状况及水质变化规律,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在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一家检测机构,工作人员通过总控台查看无人机实时监测数据(7月4日摄)。2023年,为实时监测河道水质,太原市沿汾河设置了11座无人机水环境监测站。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在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一家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对汾河水样进行分析(7月4日摄)。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工作人员在汾河太原段采集水样(7月3日摄)。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工作人员在汾河太原段检测水质(7月3日摄)。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小朋友在一场环保教育活动上体验检测汾河水质(7月20日摄)。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发

  这是位于汾河太原城区段的太原市水上运动中心(6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运动队在太原市水上运动中心训练(6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参赛队伍在2024太原汾河龙舟公开赛上竞渡(6月10日摄)。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演员在太原市水上运动中心进行“水上飞人”表演(6月10日摄)。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市民在太原滨河自行车道骑行(8月6日摄)。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小朋友在位于太原汾河畔的雁丘园拍照(8月10日摄)。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等原因,汾河一度陷入“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

  2017年以来,山西省按照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要求,展开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治理。在汾河太原段,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定期清淤、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如今的汾河一川清流,两岸锦绣,重现昔日大河风光。在汾河流域太原段,当地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底蕴有机结合,建起生态公园、景区,融入历史、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水上运动中心、滨河自行车道等运动场地……如今的汾河已成为“城市会客厅”,向到访的游客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态之变。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