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时政要闻
 

资讯中心


学习《决定》每日问答丨如何理解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是党中央立足完成新的文化使命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

  第一,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党中央赋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新的历史使命。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指明方向。《决定》又明确提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是党中央赋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重大而光荣的战略任务,也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把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起来,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起来,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第二,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以什么样的思想为指导,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各方面,确保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繁荣发展。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国情、关注发展现实,从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探寻中国之理,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挖掘和阐发中华民族丰厚思想资源、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并不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要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善于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从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有益成果中寻求借鉴。

  第三,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优势学科,努力形成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包括学术理论体系、学术研究组织体系、学术平台支撑体系、学术评价考核体系等,要创新科研组织方式,组织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合作研究,推进协同创新,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社科基金等平台作用,抓紧研究建立导向鲜明、符合规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话语体系集中体现为学科的学术概念、范畴、理论、方法等,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炼概括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学术范畴,不断增强我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人才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第一资源,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尊重思想创造,发扬学术民主,鼓励争鸣和商榷,进一步营造健康活跃的学术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