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时政要闻
 

资讯中心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让文博力量持续释放 为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晶莹剔透的琉璃茶碗、做工细腻的定窑白釉划莲花纹钵、庄重典雅的鎏金铜熏炉……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众多见证着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美文物齐聚福建博物院“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展览,在展厅中静静地等候着与观众相见。

“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展览中展出的鎏金铜熏炉。人民网 韦衍行摄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初夏时节,文博之花在福州这座拥有丰厚文化积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竞相开放。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除了中国主会场福建博物院外,全国各地的文博机构均围绕这一主题举办各式活动,持续释放文博力量,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新展新馆“首秀” 国际博物馆日上新不断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本次主会场活动的主题展览,“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展联合国内35家博物馆,展出295件(套)文物。

福建博物院院长傅柒生表示,展览以新的视角重新解读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设计营造艺术性的典雅氛围,呈现海上丝绸之路在人文和精神层面的传承和延续,“同时紧扣主题,突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的巨大影响,展现世界文明的和合共生、美美与共。”

此外,两个配套展览“诺亚之子 大美初见——亚美尼亚19-20世纪文化瑰宝展”和“中国白 向世界——德化白瓷精品展”也在同日开幕。前者是中国首次引进的有关亚美尼亚历史文化的展览;后者通过讲述德化窑白瓷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以及器物类型,阐释德化白瓷的外销历程以及在制瓷技艺的传播和中外交流中做出的贡献。

“诺亚之子 大美初见——亚美尼亚19-20世纪文化瑰宝展”展览现场。人民网 韦衍行摄

除了福建博物馆之外,各地文博机构也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陆续“上新”,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观展需求。

“诗画彩瓷——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沙窑瓷器展”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幕,展览以长沙窑文物为切入点揭示大唐盛世的历史背景和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山东博物馆推出的“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出文物2000余件,全面立体展示了山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也在上博与观众见面,展出包括《梅花喜神谱》《妙法莲华经》《淳化阁帖》(最善本)在内的66部稀世珍本。

不仅新展让人目不暇接,多家新馆也在这个初夏时节开门迎客。5月15日,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综合展示荆门积淀五千余年的人文历史;安徽省阜阳市博物馆新馆在5月16日开馆,新馆藏品丰富、参观展线流畅;山东青州博物馆新馆也在近日完成“首秀”,与旧馆相比,新馆在建筑风格、建筑面积、馆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前沿科技加持 文博事业迸发时代活力

在这些新馆中,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颇为引人瞩目。5月18日,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开幕特展“梵高的世界”数字展用360度全景全息视频影像技术全方位展现梵高的艺术世界,再现了梵高《向日葵》《星月夜》《夜间咖啡厅》等经典之作。

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馆长金鹏表示,由于没有物理空间的限制,数字博物馆可以在不同的主题和场景之间穿梭,“数字博物馆还可以给游客带来更多元、更有趣的体验,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中了解历史、走近艺术。”

现代科技让古老的文物有了更为鲜活和生动的面貌。近年来,在科技赋能之下,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展示推广等多个方面走出了新路子,为释放博物馆的力量、添彩人民群众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5月18日,山西博物院“大河上下·晋魂”黄河文化山西系列主题云展览第一期“最初的中国”上线。云展览打破传统的图文展示形式,通过三维场景还原、视听动画、趣味互动、原创手绘等,让观众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线上观展中,感受4300年前陶寺先民的生活场景和智慧。

针对数字化时代展览展陈方式的新趋势,江苏省文旅厅在近日发布第二批“云上博物”数字展览。在线上,以H5和小程序的形式建设“云上博物”手机端统一门户,嵌入“水韵江苏”全媒体平台及各大OTA平台进行集中展示和呈现;在线下,体验专区既可以让体验者以虚拟人物入展,在各数字展厅间实现穿梭逛展。

活动丰富多元 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新店古城遗址公园、冶山春秋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苍霞“福”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5月18日晚,“有福之州 博物馆之夜”活动将在福州开启,主场设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今年以来,“夜经济”持续升温,多地博物馆也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让游客在夜间感受文化的魅力。据悉,此次“有福之州 博物馆之夜”活动将福州城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古厝博物馆”,通过夜间光影秀、文博集市、文博派对、非遗展演等一系列活动,串联起古遗址、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景观等文博群落。

除了延长开放时间之外,各地博物馆也积极探索新的活动形式,打破“馆舍天地”边界,让更多市民借助文物力量感受美好生活。

——5月15日,“文化青客·行走的高铁博物馆”主题活动在G6955次环线列车上举行。这是全国首次在运行的列车上举办文物展,车票、邮票、铁路徽章、机车模型等文物让旅客近距离感受到铁路发展的沧桑巨变。

——上海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邀请市民前往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了解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古陶瓷修复技艺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距离欣赏非遗修复技艺下的文物,感悟非遗技艺精妙的修复手法,并与非遗技艺大师面对面交流互动。

——山西博物院将在5月20日推出“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主题活动,通过文物保护、修复、鉴赏、交流等多种形式,实现与老年群体的情感共振,让更多老年观众参与到博物馆活动当中。

近年来,我国文博事业快速发展,博物馆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到博物馆去”已经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未来,期待博物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同时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