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时政要闻
 

资讯中心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挖掘绿色“富矿”——低碳发展一线故事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题:挖掘绿色“富矿”——低碳发展一线故事

  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6日至8日举行,在这场以“智慧能源 绿色共赢”为主题的论坛中,探寻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聚焦的话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调研中了解到,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中西部能源富集地区,从产业转型到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绿色实践不断在各地展开,描绘出一幅幅低碳发展的新图景。

(一)

  【总书记的嘱托】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

  【“零碳村”的故事】

  初秋时节,黄河岸边瓜果飘香,处处传递丰收气息。记者来到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庄上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高低错落的屋顶上铺满了深蓝色的光伏板。

  据公开信息显示,今年4月,庄上村被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农业农村部联合授予“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的称号,成为全国首个挂牌“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的村庄。

  当地干部介绍,从2019年起,庄上村村民们就利用光伏发电,逐渐告别了烧煤烧油。“做饭不用炭,农机不冒烟,屋顶能发电,多余还卖钱。”村干部张鹏说,这是村里如今生产生活方式的写照。

  记者看到,不同于传统的光伏发电,庄上村使用的是一套“光储直柔”的发电系统。研发企业南京国臣直流配电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项目部负责人张宏泽说,每户直发直用,余电柔性并网。

  采访中,尽管很多村民说不出“光储直柔”的专业名词,但他们心里明镜似的:“屋顶发的电可以直接用,用不了的卖钱”。

山西省芮城县庄上村航拍。

  张保民是村里第一批参加这次“能源革命”的村民。从最初的家庭用电拓展到农业机械用电,张保民家实现了“零碳”排放。“做饭、取暖都用电,除草机和打药机也是电动的。”张保民边说边向记者展示。

  用电不仅环保,还省钱。张保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烧柴油的农用车,到县城加10块钱油,能跑40公里。现在使用电动农用车,充满电只需要2元钱,就能行驶同样的里程。而屋顶安装的68片光伏板,每片年租金20元,一年租金收入1360元。

  “村民出租了屋顶,收获可不小。”项目研发方负责人透露,庄上村去年发电约280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000吨,除去庄上村自用的40万度电,上网售电240万度,年发电收益96万元,71户屋顶出租户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

  低碳生活也让小山村变了模样。村干部说,以“零碳”为主题,村里将荒坡荒地和废弃窑洞打造成了光伏庭院、光伏走廊,集遮阳、照明、景观功能于一体,今年夏天吸引了不少来自陕西、河南等地的游客观光打卡。

  这样的生活变化,正在全国一些地方发生。从山村到城市,越来越多的零碳生活场景让美丽家园穿上“绿色新衣”。

  在大别山区,大悟县新城镇红畈村是湖北省首个“零碳村”。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村庄不见炊烟,新能源车正在村头充电。

  江苏省无锡市今年启动了“零碳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分类实施绿色降碳技术,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的城市功能单元,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这仅是开端。”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中国零碳村镇”首席顾问王久臣说,依托创新技术,构建高效、循环的能源利用体系,低碳新理念和新实践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更多方面。

(二)

  【总书记的嘱托】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零碳工厂”的故事】

  位于陕西的吉利汽车西安工厂与众不同。记者在宽阔整洁的厂房内,看不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而是一个个机器人正在精准地进行冲压、焊接、涂胶,智能物料车沿着固定线路有序投送物料。

  “在这个生产车间内,机器可以自动运转,即使关灯也可正常运行,可谓智能化的‘黑灯工厂’。”现场工作人员说。

吉利汽车西安工厂冲压车间机器人正在自动抓件。新华社记者姜辰蓉 摄

  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座规划年产10万辆整车的工厂,是吉利汽车集团目前占地面积最大、投资最多、产品最高端、工艺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整车生产基地,也是以“零碳”为目标的碳中和工厂。

  “作为碳中和工厂,积极进行生产制造全链条零碳实践,加速整车制造的全局零碳变革是应有之义。”西安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制造总监陈斌说,工厂在生产端、技术端、管理端、产品端、回收端均做了节能减排工作布局。

吉利汽车西安工厂总装车间流水线上正在进行软件刷写工作。新华社记者姜辰蓉 摄

  对照生产流程,陈斌向记者介绍,以生产端为例,去年吉利西安工厂建成的52兆瓦超级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可达4750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万吨。

  “在技术上,积极探索节能措施,充分利用余热余压,提升能源效率。”陈斌说,在产品端,则构建起包括纯电动、混动、甲醇、换电等在内的多元化新能源技术路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不断降低碳排放。

  除此之外,在管理方面也能“降碳”。陈斌解释说,吉利西安工厂建立起了能源管理体系,将技术改造与管理节能结合起来,2023年上半年单车能耗比2022年上半年同期下降23.08%。

  跨黄河,越长江,这样的生产场景正逐步走来,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上海浦东新区,“零碳”推广方兴未艾。目前当地已创建4家“零碳工厂”、2家“零碳园区”和1家“零碳数据中心”。

  谈起“零碳工厂”9年来的“脱碳”之路,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技术运营总监王逸华举出了一组数据:与2014年相比,2021年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的工厂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2万吨,相当于多种了4.5万棵树。

  通过培育示范单位、构筑政策体系,不少地方正在强化绿色产业生态支撑,推动产业低碳向新发展。

(三)

  【总书记的嘱托】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

  【“碳计量师”的故事】

  “建一个智能化平台,再加一个5兆瓦的储能设备,就能推动企业能耗下降一截。”在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碳汇计量评估师杨振强针对企业的能耗情况,给出了降碳改造方案。

  虽然在造船方面杨振强是外行,但不妨碍他对一帮资深造船师进行指导,因为造船厂需要他这样的碳汇计量评估师实施减碳规划。

图为碳汇计量评估师在为一家电厂进行碳核查。

  碳汇计量评估师是人社部去年向社会公布的新兴职业之一。杨振强告诉记者,他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高耗能企业和控排企业提供碳足迹、碳汇开发和绿电绿证交易等服务。“一些纺织外贸行业企业,出口产品需要计算碳足迹并购买碳汇抵消。”杨振强说。

  通过标准的方法学,碳汇计量评估师能够为特定的行业、企业的用能“打分”。在杨振强看来,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形成独特的排碳数字,当然也能通过对技术环节的改造来改变这一串数字。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进,一些过去的高碳行业纷纷加入减碳行列中,如何用较少的能源消耗达到正常生产目的日益成为企业考量的重要因素。碳汇计量评估师、节能工程师等一批新职业走向前台,成为降碳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在传统能源企业聚集的山西,碳汇计量评估师们更加活跃、工作方式更多样。在山西定襄县的天宝集团法兰锻造车间,记者看到,100多台重点用能设备全部实现在线监测。

  “原料利用率提升20%,能耗明显降低。”提供改造方案的山西祥睿能源低碳云中心总经理尉言说,通过虚拟电厂、绿电响应,预计每年可帮助新能源企业消纳绿色电力1000万千瓦时,减少企业碳排放5000吨。

图为天宝集团进行节能降碳智能化改造。

  不仅仅在工业厂房,“减碳师”们的脚步出现在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和偏远的山村,他们不断发掘散落在大自然中的碳汇价值。

  “处于成长期的树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越多,碳汇价值越高。”碳汇计量评估师宋敏在大同市云州区的森林里仔细研究着树木,并对它们的碳汇价值进行计量评估。

  云州区森林覆盖面积89.3万亩。“按照目前每吨50元的碳价计,20万亩可交易森林碳汇开发30年,累计能为云州区增加绿色收入3亿元。”宋敏说。

  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正通告诉记者,在山西仅祥睿能源一家企业已经为超过30家企业进行了碳核查,为4家企业提供了近零碳方案设计,累计减碳超2万吨。

  挖掘绿色“富矿”,更多新的故事正在路上……

  领衔记者:赵东辉

  文字记者:孙亮全、魏飚、王劲玉、姜辰蓉

  文中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出品:霍小光

  监制:张晓松

  策划:王曙晖、初杭

  编辑:初杭、胡了然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