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时政要闻
 

资讯中心


初心如磐向未来 ——写在《山西日报》创刊75周年之际


  一纸新开,云程发轫。
  1949年4月26日,太原解放第三天。伴随着胜利的硝烟,《山西日报》在太原文瀛湖畔诞生。
  75年风雨兼程,我们初心如磐,始终坚持把“政治家办报”放在第一位,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
  75年砥砺奋进,我们笔力千钧,始终扎根三晋大地,以27176期的浓墨重彩全景式记录了行进中的山西。
  东风万里春潮涌。穿过历史浩荡的激流,今日之山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励精图治,众志成城,正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今日之《山西日报》,自觉担负起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向新而进,满园葳蕤,已从一张对开四版报纸,迈入“报网端微屏”等多种形态兼具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建设新境界。
  躬逢其盛,与有荣焉。
  站在《山西日报》创刊75周年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向历史致敬,为未来壮行。

(一)

  烽火征程,我们长歌浩荡。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山西战场形势也在迅猛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太原解放后,创办《山西日报》。
  1948年9月,从华北《人民日报》《冀中导报》等单位抽调来的采编人员从河北省平山县启程,冒着战火硝烟,出冀中,跨太行,慷慨赴晋,准备用一份簇新的报纸迎接古城太原的新生。出发前,他们请当时正在平山县的毛泽东同志题写报名,毛泽东同志挥笔写下了圆润遒劲的“山西日报”四个大字。
  战地黄花分外香。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4月26日,《山西日报》创刊。创刊号发表社论,“从今以后,太原市将永远为人民所有”的胜利宣言,振聋发聩。随后几天,战地记者在前线采写的《怒潮狂奔太原城——解放太原特写》《太原前线民工随军登城记》等10多篇通讯见报,军民浴血奋战的精神气概被铭记于史,浩气长存。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从75年前的那个春天出发,《山西日报》与新中国一起成长,与山西这片土地血脉交融。红色,成为这份报纸永远的精神底色。
  《山西日报》作为中共山西省委机关报,从诞生伊始,就深受党中央和省委的关怀与厚爱。1965年9月,毛泽东同志第二次为《山西日报》题写了报头。伟人两次题写报头,在《山西日报》报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是无上的荣光,是巨大的鼓舞,时刻温暖和砥砺着山西日报人初心永挚、勇毅前行。

(二)

  峥嵘岁月,我们步履铿锵。
  1958年1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写给当时广西主要领导刘建勋、韦国清二同志的信中说:“送上几份地方报纸,各有特点,是比较编得好的,较为引人看,内容也不错,供你们参考。”
  这几份地方报纸,《山西日报》位列其中,被誉为“红旗报”,成为全国党报学习的标杆。
  承载着“红旗报”的荣光,《山西日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共情共鸣,以宏大的叙事和细腻的笔触,忠实记录着三晋儿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奋发图强的伟大实践与壮阔征程。
  《要敢于从实际出发》《誓与改革风雨同舟》《论改革开放与艰苦奋斗》《高擎解放思想的倚天剑》,一系列旗帜鲜明的评论文章,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鸣锣开道。其声琅琅、其言凿凿。
  树立西沟、大寨、锡崖沟等先进集体典型,讴歌申纪兰、李双良、赵雪芳等模范人物,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山西日报》通过典型报道这个“传家宝”,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最早报道省内包产到户责任制的消息、最早提出把山西建设成能源基地的口号、以500多篇报道的宏大规模记录山西第一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的诞生。《山西日报》勇立潮头,捕捉时代大潮中的第一朵浪花,重磅抒写山西人民的伟大创举,为历史存照、为发展留痕。
  在15万平方公里的三晋大地上,一代代三晋儿女矢志不渝,接续奋斗。《山西日报》与全省人民风雨同舟、休戚与共,一起走过百废待兴、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力唱响“春天的故事”,豪情满怀步入新时代。

(三)

  新时代,我们踔厉奋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亲临山西考察调研,为山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
  温暖瞬间历历在目,殷殷嘱托句句在耳。
  总书记一直关心山西发展、牵挂老区人民。从声情并茂的现场报道,到开设“温暖的回响”“一枝一叶总关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等专题专栏,《山西日报》以大规模主题报道,全媒体全景式再现了总书记对山西人民的亲切关怀,生动讲述了山西人民践行领袖嘱托、担当重大使命的火热实践。
  新时代画卷气吞山河。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山西日报》胸怀“国之大者”,立足山西一域,发挥主流媒体“定音鼓”“风向标”作用,有力诠释了党的初心使命,劲笔书写了山西取得的非凡成就。在滚石上山、闯关夺隘、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我们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通过“学习周刊”“好好学习”等报纸专版和新媒体专栏,以及各类评论,持续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创新传播手段、创新话语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聚焦重大使命,全力以赴。我们下矿山、入企业,瞄准产业链、探访专业镇,以第一视角观察转型发展的铿锵步伐与创新创造,追踪报道能源革命的战略抉择与阶段性成果;我们沿河而行,看大河上下满目新绿,一点一滴记录山西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我们紧跟山西融入京津冀、对接长三角、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开通中欧班列的开放步伐,倾力呈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新活力。
  聚焦重点任务,加油鼓劲。我们蹲点深度贫困地区,见证了山西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壮举和感人故事;我们行走于三晋大地这个“华夏文明的摇篮”,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的勃勃生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用心用情用力,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牵线搭桥,为增进民生福祉呼吁发声。
  聚焦重要节点,全媒发力。我们不吝笔墨、不惜版面,举全社之力推进重大主题宣传。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历史性节点,在党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重要阶段,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两会等政治盛会召开之际,在省委省政府举办一系列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之时,我们唱响主旋律,奏响最强音,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大型策划报道,铺陈于纸上、跃动于屏端。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奋进新时代,山西正一步一个脚印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山西日报》仍将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紧扣时代脉动,抒写山西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描绘“晋者,进也”的精神气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发出党报最强音。

(四)

  媒体融合,我们与时俱进。
  70余年间,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云与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全局、审时度势,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必答题,是党报革新图存、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亲自谋划、指导推动。媒体融合一步步从“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从行业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局部发力迈向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新阶段。
  十年融合,破浪前行。《山西日报》一次次革故鼎新,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加快推进内容与技术互融共生,逐渐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山西‘非凡十年号’列车”“山西文物出战世界杯”等融媒力作精彩纷呈,我们力争推出更多传得开、叫得响的“爆款产品”,努力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目前,《山西日报》已从一张单一的纸质媒介,发展成为兼具“报网端微屏”等多种形态的全媒体矩阵,报纸发行量稳定在36万份,综合影响力覆盖超5000万人次,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刊75周年之际,山西日报客户端再一次迭代升级,山西国际传播中心挂牌,《山西日报》向着“融为一体、合而为一”阔步前行,将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向世界讲好山西故事、展现山西形象。
  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从一张纸一支笔到“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山西日报》及主管的报刊网站,将重整行装再出发,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贡献力量。

(五)

  踏遍青山人未老,征程正未有穷期。75年沧桑巨变,一代代山西日报人,用担当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脚步丈量着山西的每一片热土,用如椽之笔记录着历史的风雷激荡,把青春乃至一生都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
  致敬之意涌动心间,吾辈当行而不辍,踵事增华,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践行“四力”中讲好故事,创新表达,以青春之我传承青春之事业。
  75年春华秋实,一代代读者作者与《山西日报》一路同行,结下了深情厚谊。《山西日报》秉持开门办报的优良传统,曾有3000多名专兼职通讯员遍布三晋大地,曾有“读者来信”“老百姓在想什么”“领导笔下的群众”等名专栏展示群众风采、倾听群众心声。我们深深懂得“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深刻含义。
  感恩之情沁入肺腑,唯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源源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奉献给亲爱的读者,奉献给伟大的人民。
  太行巍巍,汾水泱泱。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唱响奋进主旋律,是对历史最诚挚的缅怀;笃行致远,惟实励新,汇聚磅礴正能量,是对未来最有力的担当。
  初心如磐向未来。
  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接续拼搏奋斗,勇担新的文化使命,谱写党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凝聚起更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75年,正青春。
  75年,再出发。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