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2024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精简版

  2024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4中国企业500强”等一系列名单及分析报告,剖析企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建议,本期择要刊发部分精简版。

  ——编者

  尽管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承受较大压力,但中国大企业主动迎难而上,通过持续创新与加快调结构、转方向、促升级,实现营业收入与利润稳定增长,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发展答卷。

  2024中国企业500强基本情况

  1.规模特征

  入围门槛小幅提升。2024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473.81亿元,比上年小幅提高3.83亿元;自2002中国企业500强以来,企业入围门槛一直保持提升态势。

  营业收入再上新台阶。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稳定增长,总额再次迈上新台阶。2024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营业收入110.07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大关。2024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相当于2023年全国GDP总额126.06万亿元的87.32%。

  资产总额保持中速增长。2024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为428.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09万亿元,增长7.28%;净资产总额为77.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91%;归属母公司净资产总额为56.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0%。

  千亿俱乐部首次缩容。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有253家,比上年的254家减少1家,这也是千亿俱乐部企业数量首次出现减少;有16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门槛,万亿级企业数量与上年持平。

  员工总数减少。2024中国企业500强员工总数为3173.57万人,比上年大幅减少107.97万人,减少3.29%。2024中国企业500强员工总数占当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 6.75%,与上年相比下降0.39个百分点。

  2.效益特征

  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2024中国企业500强实现利润总额72228.97亿元,比上年大幅增长29.31%;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5092.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增速由上年负增长转为正增长。

  利润率指标有升有降。2024中国企业500强净资产利润率为8.01%,比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1.05%,比上年微降0.02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为4.10%,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

  企业亏损面收窄。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有39家企业发生亏损,比上年少4家,亏损面为7.80%;合计发生1004.18亿元亏损,与上年43家企业的1457.71亿元亏损相比明显减少;平均亏损额从33.90亿元大幅下降至25.76亿元。亏损企业中连续亏损占多数,行业与地区分布较分散,其中黑色冶金是亏损多发领域。

  盈利下滑企业大幅减少。在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有4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过10倍,最高达34.79倍;净利润增长1倍以上的企业有45家;有17家企业由盈转亏。盈利减少的企业为219家,比上年大幅减少39家。

  减税效果显现。2024中国企业500强合计纳税额4.55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19万亿元。与2023年的全国税收收入18.11万亿元相比,500强企业纳税总额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5.12%。综合税负(纳税额/营业收入)为4.14%,比上年500强降低0.24个百分点,整体处于近8年来的第二低值。

  非银企业盈利有所改善。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服务业整体收入利润率为6.81%,比上年提升0.30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8.01%,比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制造业整体收入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2.11%、8.41%,分别比上年降低0.09个百分点、0.15个百分点。482家非银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2.75%、7.26%,与上年相比,分别提高0.19个百分点、0.05个百分点,盈利水平改善,非银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盈利差距缩窄,如图1所示。

  3.发展特征

  所有制结构趋于稳定。近7年的500强企业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数量结构相对趋于稳定。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数量为244家,国有企业为256家,与上年相同。国有企业在收入、资产等主要指标上仍占突出地位。

  国有企业人均产出指标总体改善。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金融央企、非金融央企、地方国企数量分别为12家、57家、187家。国有企业人均营业收入328.94万元,比上年提高9.24万元;人均净利润13.80万元,比上年增加0.77万元。国有企业收入利润率为4.20%,比上年提升0.12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0.85%、7.12%,分别比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0.41个百分点。

  4.行业特征

  制造业企业数量保持稳定。继上年制造业企业增加8家后,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企业上榜数量与上年持平,处于阶段性高位;服务业企业比上年增加1家;其他行业企业减少1家。主要指标上,制造业、服务业占比各有高低;服务业在归母净利润、资产总额、归母净资产、员工人数、分公司数、参股公司数、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数等指标上占比居首位;制造业则在研发费用、拥有专利项数、发明专利项数、总标准数、国内标准数、国际标准数等指标上占比居首位。

  商业银行收入利润率远高于其他行业。在6个经营绩效指标的三级行业排名中,位居首位的均为服务业。商业银行在收入利润率中排名居首,行业整体收入利润率为20.15%,远高于其他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在资产利润率中排在首位,资产利润率为11.62%。教育服务在净资产利润率中排在首位,行业净资产利润率为41.86%。人力资源服务在资产周转率和人均营业收入中均排在首位,资产周转率高达41.54次,人均营业收入为10791.01万元。

  金融业净利润占比持续下降。金融业在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归母净资产共4个指标的绝对贡献中排名第一;在归母净利润上,金融业占据43.64%,但与上年相比下降3.41个百分点,呈持续下降趋势。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继续在研发费用投入总额、有效专利总量、有效发明专利、国际标准制定上贡献突出。

  工业机械及设备制造净利润快速增长。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工业机械及设备制造企业只有4家,与上年持平;4家企业的营业收入整体缓慢增长,增速为1.16%;但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长13.13倍,在所有行业中高居第一位。

  互联网服务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中的重要行业。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互联网服务企业净增3家,入围企业数量增至10家,成为第16大行业。互联网服务行业的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3.45%,净利润占比高达8.58%,对研发投入的贡献也占到6.87%;在行业净利润贡献上,互联网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行业,如图2所示。

  5.地区分布特征

  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西藏仍没有企业入围,其他30个省(区、市)都有企业入围。总体上看,各地区入围企业数量更趋分散化,头部区域与尾部区域之间差异缩小。中部地区入围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西部地区入围企业持平,东部地区减少1家,东北地区持平。四川省新增4家入围企业,广东省减少4家,分别为新增与减少最多地区。由于大量央企总部聚集北京,北京入围企业中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而东部沿海地区则以民营企业为主。

  6.创新特征

  研发强度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保持持续增加态势。2024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8137.35亿元,比上年增加2350.47亿元,增幅14.89%。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90%,为2002年以来最高值,如上页图3所示。

  多数企业研发强度提升。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有7家企业的研发强度超过10%,比上年增加1家;有122家企业研发强度位于2%〜5%,比上年增加16家,合计投入研发费用8715.62亿元,占全部研发投入的48.07%。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其中249家企业的研发强度有不同程度提升,有35家企业与上年持平,179家企业同比减少,研发投入同比增加的企业明显多于同比减少的企业。

  制造业研发强度上升。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2.39%,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1. 15%,与上年持平。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为8206.77亿元,平均研发强度为2.75%;与上年相比提高0.4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为9930.58亿元,平均研发强度为1.51%;与上年相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力度持续领先。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研发强度、人均研发费用行业排名居首位,兵器制造在平均研发费用行业排名居首位。通信设备制造业平均研发强度为13.64%,人均研发费用为48.45万元。兵器制造业平均研发费用为213.79亿元。

  专利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2024中国企业500强共申报专利总数202.97万件,比上年增加4.44万件,增长7.66%。其中申报发明专利89.96万件,比上年增长19.67%。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的43.83%,占比比上年提高4.40个百分点,发明专利占比在两连降后再回上升通道。

  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活跃度均有提升。2024中国企业500强共申报参与标准制定75252项,较上年增加142项,企业申报参与标准制定数据6连升。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上,企业共申报参与5267项国际标准制定,比上年增加275项。

  7.国际化特征

  国际化经营程度与上年相比回落。2024中国企业500强的跨国指数为11.53%,与上年相比,指数回落0.15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数看,海外收入占比为15.55%,比上年下降0.29个百分点;海外资产占比为11.92%,比上年下降0.26个百分点;海外人员占比为7.12%,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国际化经营企业盈利能力不如非国际化企业。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国际化经营企业收入利润率为3.16%,低于非国际化经营企业2.52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7.49%,低于非国际化经营企业1.14个百分点;人均净利润为11.30万元,低于非国际化企业6.53万元;企均净利润为85.60亿元,低于非国际化企业8.92亿元。但在营业收入指标上,国际化企业占有优势。

  不同所有制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各有高低,行业互有优劣。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13%,低于民营企业的3.24%;其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6.67%,远低于民营企业的11.78%。制造业企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为2.15%,低于服务业企业的4.59%;但在净资产利润率方面,制造业企业平均值为8.50%,高于服务业企业的6.83%。

  8.兼并重组活动

  并购重组强度回落,国企是并购参与关键力量。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42家企业参与并购重组,共完成对909家企业的并购重组;参与并购企业数与上年持平,完成并购重组次数比上年减少108次。从企业平均并购次数看,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142家并购主体的平均并购次数为6.40次,比上年少0.76次。有102家国有企业参与并购重组,占全部国有企业的39.84%,国有企业参与并购重组的比例高于民营企业23.45个百分点。从实施并购次数看,国有企业共实施708次并购重组,占全部并购重组次数的77.89%。

  其他行业平均并购重组次数最多,广东、北京和浙江企业并购重组最为活跃。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60家制造业企业共实施278次并购重组,50家服务业企业共实施350次并购重组,32家其他行业企业共实施281次并购重组。从平均并购次数看,其他行业为8.78次,服务业为7.00次,制造业为4.63次。北京、广东和浙江地区的企业并购重组较为活跃;北京有22家企业共实施161次并购重组;广东有20家企业共实施286次并购重组,浙江有14家企业共实施127次并购重组。

  并购参与企业的盈利水平高于非并购企业。2024中国企业500强中,142家参与并购重组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2.38%、7.13%,均明显高于非并购重组企业的1.94%、6.15%;人均净利润为9.69万元,同样远高于非并购企业的6.56万元。

  9.其他相关分析

  资产负债率下降。2024中国企业500强资产负债率为81.96%,与上年相比下降0.6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83.51%,下降0.9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1.57%,大幅降低8.02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资产周转率下降,民营企业资产周转率提高。2024中国企业500强综合资产周转率为0.26次/年,比上年微降0.01次;国有企业资产周转率为0.20次/年,比上年降低0.02次;民营企业资产周转率为0.63次/年,比上年提高0.11次,民营企业资产周转明显加快。

  资本劳动比连续提升,人均产出水平继续改善。2024中国企业500强人均资本投入(资产/员工数)为1326.30万元,比上年提高108.07万元;其中非银企业人均资本投入为677.65万元,比上年提高53.18万元。人均营业收入为340.48万元,比上年增加10.26万元,呈持续提升态势;人均净利润为13.91万元,比上年提高0.82万元,扭转了上年人均净利润下降趋势,反弹回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换榜率保持稳定,新进企业更具发展活力。2024中国企业500强有48家企业进出,换榜企业数与上年持平。48家新进企业收入利润率为6.30%,净资产利润率为10.05%,分别比452家连续上榜企业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高2.28个百分点、2.12个百分点,新进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好于连续上榜企业。

  当前中国大企业发展迎来新环境

  1.全面深化改革再度起航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新发展;新发展孕育着新问题,新问题需要新改革来解决。针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提出体制、机制、制度层面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随着改革全面深化推进,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将更加优良。

  2.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做出全面论述,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

  3.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增强

  随着金融改革持续推进,金融与实体的关系明显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显著增强,为实体经济复苏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新要求,部署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新举措,将有助于加快构建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新格局。从融资供给角度看,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资金供给力度;从结构上看,2023年年末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从融资成本看,企业融资成本保持低位运行,2023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创有统计以来新低。

  4.宏观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强调“下半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很重”,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在充分落实已确定政策的同时,“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确保“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5.国际经贸环境稳中向好

  2024年以来,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总体上稳中向好。国际金融方面,美元加息的冲击余波基本过去,而新一轮美元降息尚未开启,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双向小幅波动态势,国际资本的流动总体安全可控。国际贸易方面,2024年全球经济预计可实现软着陆,全年增长预期向好,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同比分别增长1%、1.5%,预计全年全球贸易总额增速在2%以上。国际经贸合作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总体上说,中国企业当前正迎来一个相对更稳定、更包容、更具可预测性的国际经贸环境。

  促进中国大企业

  提质增效发展的对策建议

  1.全面深化企业内部经营体制机制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进程,谋划部署了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各领域的改革大政方针与路线图。企业作为关键微观经济主体,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结合自身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扎实有序深化内部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高效率的、市场化的经营体制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二是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三是深化内部管理流程变革;

  四是推进企业动力机制变革;

  五是完成运转机制变革。

  2.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大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带头人,要将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当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经济目标。大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着手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是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聚焦实体经济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是以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带动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

  3.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多个维度的因素都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具有实质性影响。大企业提升自我价值创造能力,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切入:

  一是借助技术创新,提升增加值率;

  二是加强品牌建设,获取品牌溢价率;

  三是抓实精细化成本管理,拓宽盈利空间;

  四是增强核心竞争力,获取超额利润。

  4.塑造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传统优势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弱化,中国大企业要想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继续保持有利地位,需要加快塑造竞争新优势。中国大企业要立足新阶段,塑造“五化”新优势:绿色化、智慧化、高端化、生态化和人本化。

  5. 推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打造新增长极

  大企业应将推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和企业新的增长点,作为当前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彰显核心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布局优化调整,打造新的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找准推动区域经济布局优化调整的路径;

  二是找对推动区域经济布局优化调整的具体切口;

  三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区域资本实力,采取合适的投资发展战略。

  6.稳健推进国际化经营

  大企业国际化经营,既是机会,也是挑战。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建设,需要中国大企业迎难而上,逆势而为,在国际化经营道路上开辟新天地,展现新作为,收获新业绩。

  一要面向国际市场开展业务布局;

  二要利用国际资源促进企业发展;

  三要做好国际化经营合规与风控;

  四要提质增效开展国际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