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8月22日至23日在苏州举行。会上对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89项获奖工程进行表彰。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詹天佑奖首设特等奖,颁给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工程。
开幕式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晖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要强化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深入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下力气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住房领域新赛道,突破和推广一批建设好房子的关键技术,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舒适、用得安全方便。要支撑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开展学科融合研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集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引导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继续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人才交流平台,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上,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王刚宣读颁奖决定,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北京市CBD核心区中信大厦等89项土木工程领域杰出的代表性工程获奖,与会领导向获奖工程及获奖单位代表颁发了詹天佑奖荣誉奖杯。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是面向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科技创新的最高奖,本届詹天佑奖首设特等奖,颁给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智能高速铁路——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工程。
“詹天佑大奖特等奖是首次设立,1909年詹天佑先生主持建成京张铁路,2019年国铁集团组织建成世界首条智能京张高铁,这是对詹天佑先生伟大创新精神的发展和传承,能够成为特等奖的获得者,团队无比激动、倍感荣幸和自豪。”获奖单位代表表示,这条高铁的诞生,难度巨大,在设计之初就面临多项挑战,建设过程中难题也不断接踵而至。
对此,项目团队开展了智能高铁理论体系和大脑平台,以及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技术的创新。如首创了“模数驱动、轴面协同”智能高铁理论,创新了涵盖协同设计、智能施工、工程管理的高铁智能建造成套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工厂、智能化施工、装配式建造、精细化管控等功能;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深埋复杂地下车站建造成套技术,包括多层密集洞群地下车站新模式及洞群修建技术、30米级超大跨隧道修建技术、深埋地下车站环境营造及防灾救援技术、下穿长城古建筑微震爆破技术和下穿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技术、站隧工程四节一环保绿色建造技术等,在八达岭核心景区内建成了国内埋深最深(102米)、旅客提升高度最高(62米)、暗挖洞群最复杂(78个洞室、88个中断面)、单拱跨度最大(32.7米)的高铁暗挖车站;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速无砟轨道大跨钢桥建造成套技术,包括时速350公里无砟轨道长大钢桁梁桥技术、高等级水源保护区桥梁绿色建造技术、时速350公里应急抢修钢-混凝土结合梁结构及其快速安装技术等,建成了世界上首例时速350公里无砟轨道多孔大跨度钢桁梁桥,刷新了钢桥上连续铺设无砟轨道的长度纪录(945.4米)……对难题的逐一创新突破,使得京张高铁成为世界首条实现智能化成体系设计的高速铁路。
此次大会围绕“土木工程融合创新发展”的主题,钱七虎、丁烈云、欧进萍、任南琪、缪昌文、聂建国、肖绪文、彭永臻、李术才、朱合华、李惠等多位院士作特邀报告,通过分享学术前沿与行业动态,深入探讨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现代土木工程高质量发展。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易军指出,大会以致力于让人民群众能够居住到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为基本出发点,积极推动大土木领域高质量发展,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以中国建造持续提升中国形象。
会上还举行了《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发展报告》发布仪式、《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土木工程》首发仪式、《智能建造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意向协议》签约仪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印发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普发展五年规划(2024-2028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学科主编钱七虎指出,当下传统建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要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智能建造,即加快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建造全过程、全要素的深度融合,实现土木工程建造和健康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