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盛大开幕。山西“两会”代表们齐聚北京,围绕经济、民生、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其中也不乏一些企业家的身影,以自己多年身处行业一线的经验,充分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结合公开报道,山西资本圈梳理相关内容如下:
全国政协委员、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
众所周知,美锦能源是国内龙头民营煤焦企业,此前在传统煤焦行业实力深厚,同时又凭借近年来在氢能源板块的大手笔转型布局,逐渐形成了氢能产业链与煤焦全产业链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已迅速成长为国内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头部企业。
姚锦龙作为美锦能源迅速转型的主要“操盘者”,无论对传统煤焦行业还是氢能产业都有深刻的体会,本次参会他围绕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和促进氢能行业公平竞争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
就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姚锦龙认为,整体来看,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他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制定国家层面的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算力+能源”,推动能源智能生产调度体系建设。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推动能源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
第二,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快能源领域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东数西算”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例如,青海省发布的《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绿色低碳、协同高效的绿色算力基地,深度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类似经验,推动能源数据中心与绿色电力的深度融合,实现能源与数据的高效协同。同时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打破数据孤岛,促进能源数据的共享与流通。
第三,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引导能源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等组建产业联盟,共同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
四是强化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加大对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障能源数据安全。
而氢能行业在我国发展也已具规模,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已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的氢能产业链。在制氢环节,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氢气年产量超3500万吨。在储运环节,主要以20兆帕高压长管拖车高压气态运输方式为主,同时开展纯氢管道输氢和天然气管道掺氢的运输方式。在加注环节,全国已建成加氢站数量超过350座,约占全球总数的40%,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在氢能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到位、公平竞争环境有待优化的问题。就此问题,姚锦龙建议:
首先,是优化市场准入机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实施,清理和废除各地行业政策中对氢能企业的不合理准入条件设置,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于清单之外的领域,允许各类企业依法平等进入,不对外地企业设置歧视性准入门槛或通过其他条件进行变相限制。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建立氢能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企业的审批时间和成本。加强对审批事项的监督,防止人为干预和不公平审批现象的发生。
其次,是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从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氢能行业市场秩序。针对可能出现的有碍公平竞争的行为,进行经常性警示提醒,出现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营造氢能行业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机会,促进氢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建议加强行业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氢能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结合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科学划分氢能产业链,包括氢气的生产、储存、运输、加注及应用领域,确保各环节协同发展。建立健全氢能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包括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加注和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规范、技术标准和质量监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焦煤集团原董事长赵建泽
作为省属能源航母——山西焦煤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深耕”煤炭行业多年,对“双碳”战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今离任后,仍为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别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围绕眼下热议的“零碳矿山”建设以及推进煤炭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议题提出建议:
一是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参照国家推动“零碳园区”建设政策体系,开展“零碳矿山”建设必要性、重要性研究,推动“零碳矿山”建设相关政策落地。创新金融工具,设立“零碳矿山”专项基金,对减碳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将“零碳矿山”建设成果纳入全国碳市场,探索矿山生态修复碳汇交易机制,对减排企业给予配额奖励等。
二是建立国家统一评价标准。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由国家相关部委组织开展“零碳矿山”建设体系研究,包括“零碳矿山”考核评价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管理督导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等,有效整合节能降耗、资源利用、减污降碳、生态修复等多领域全流程技术与管理创新成果,建立符合我国煤炭行业实际的《“零碳矿山”建设技术规范》《“零碳矿山”国家认证标准》等。
三是开展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国家层面支持科研院所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围绕煤矿“减碳、去碳、降碳、固碳”课题成立“零碳矿山”实验室,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行动。比如,低能耗爆破以及开采运输设备、矿区“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智能化绿色开采系统、低浓度瓦斯提纯利用技术、固废生态修复及利用、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研发等。同时,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建立差异化的“零碳矿山”建设模式。比如,晋陕蒙地区可重点推进“智能开采+煤电联营+绿电替代”;东部关闭矿区可发展“光伏+生态农业+旅游”复合业态;西南地质脆弱区可推广“井下抽水蓄能+地表碳汇林”协同技术等。
四是支持重点区域示范先行。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核心产区先行开展国家级“零碳矿山”示范创建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中央与地方政府应给予示范企业技术、资金、土地等方面政策支持。比如,支持“零碳矿山”示范企业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化设备更新改造享受国家“两新”政策优惠;对创建达标的矿山给予资源税减免和碳税优惠等;将矿区生态修复产生的碳汇纳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等。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交控集团董事长武艺
公开资料显示,山西交控集团于2017年11月正式挂牌,全力打造收费公路经营、基础设施建设、路域经济发展“三足鼎立”产业格局,旗下拥有路桥集团、交投集团、交科集团等35个二级独立法人企业。目前武艺还兼任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山西高速的董事长。
近年来,山西交控集团积极开展交能融合探索实践,推进交通资产能源化、交通用能绿色化,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集团已在山西省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建成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27.87万千瓦,发电2.25亿千瓦时,盘活存量土地5378亩,碳减排效果约22.39万吨。集团管辖服务区充电桩总数达到1479台,充电枪位占小客车停车位比例达到17.21%,全国排名第4。
对于目前很多省份和交通企业已开展各具特色的交能融合试点项目建设,而对标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要求,武艺认为,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基础设施方面,建议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各地交能融合试点项目建设经验,制定交能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交能融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交通、能源、国土空间等专项规划相协调,形成联动工作体系,推动交通与能源全方位、深层次、高效益融合发展。
另外,武艺还表示,山西交控集团将扎实开展‘公路建设领域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任务,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交通领域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交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加快打造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交通产业体系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