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在5月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部委介绍了一揽子金融政策,释放了我国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和推动资本市场行稳致远的积极信号。两方面影响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受到“对等关税”影响的外贸企业,有望持续得到有力支持。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金融监管总局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市场主体,“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从金融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监会将继续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发挥,尽力帮助受影响企业应对美加征关税的冲击。央行在发布会上宣布推出的降准、下调政策利率等举措,将向金融机构提供规模可观的、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并进一步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振市场信心,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稳中向好。
二是资本市场有充足的条件实现稳定健康发展。今年4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给市场派发了“定心丸”。证监会持续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努力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出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等多项措施,继续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应当看到,A股市场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已成为多方共识,在全球市场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环境下,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和吸引力在持续提升。
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的重大部署,极大地提升了信心、改善了预期、激发了发展动能,去年四季度经济明显回升。今年4月,我国还推出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与去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部署任务形成接续,加力推动既定政策落地见效。今天公布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将与此前的政策一起,形成政策加力 “组合拳”,对下阶段中国经济运行构成有力支撑。
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实现良好开局。随着各项稳经济稳市场举措持续发力显效,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将进一步激发,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下为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确定性”,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央广网评论员 宓迪)
7日上午,三位金融管理部门“一把手”亮相国新办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相关情况,释放出了稳市场稳预期的强信号。相关数据和政策安排,显示出中国金融体系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更强的系统化思维和统筹能力,以及对把握市场趋势、应对外部冲击、综合运用政策的游刃有余。这是我国抵御外部冲击、坚定做好自己的事的有力保障。
首先,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展现出强大的稳定性与韧性:股债汇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上证指数在4月7日短暂回调后快速企稳回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1.65%左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经历小幅波动后,目前也稳定在7.2元附近。
这一局面,得益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与科学决策部署。我国宏观政策始终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金融监管、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随着政策协同效应持续释放,未来我国金融市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高质量稳定发展的态势愈发巩固 。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部门通力合作,激发和释放市场力量,实现宏观审慎管理有形之手和市场竞争无形之手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明特点和宝贵优势。这在当下国际风云变幻中已得到充分验证,也是继续保持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其次,金融部门推出的一揽子政策眼光长远,构建起“远中近”协同发力的政策矩阵,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凭借双轮驱动,在房地产与资本市场领域持续精准施策,筑牢市场稳定基石。自去年9月起,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推动住宅建设与交付保障,让房地产市场供需格局显著改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长超750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新增规模创2022年以来单季新高,住房租赁贷款同比增长28%,彰显了政策落地实效。而此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调降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叠加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将进一步释放刚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在资本市场方面,去年推出的互换便利工具、回购增持再贷款等逆周期调节工具已有效平抑市场过度波动。本次将8000亿元额度整合使用,并通过扩大质押品范围、延长贷款期限等举措,将持续强化资本市场稳定器功能。
二是强调量质并举,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箱,通过构建“总量为主、结构赋能”的调控框架,实现货币政策精准滴灌。截至4月末,结构性政策工具余额达5.9万亿元,占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13%,已经形成“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等成熟工具矩阵。在此基础上,此次新增“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是通过内嵌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国家战略领域,既助力消费升级与民生保障,又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实现政策效力的提质升级。
三是加强靶向攻坚,将政策围绕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与“壮大长线资金”两大核心,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此次三部门协同推出了包括深化科创板制度创新、支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施公募基金提质行动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这套政策组合拳旨在畅通 “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营造更具包容性的创新生态环境。
这一系列政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精准锚定国内外形势演变与经济运行突出矛盾,又始终秉持“以改革解决问题”的战略思维,在有效应对短期挑战的同时,注重规避政策边际成本攀升与长期潜在风险,聚焦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目标,以系统性、协同性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释放政策组合的最大效能。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存在诸多变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交织回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坚定办好自己的事,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创新、稳定发展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大确定性和稳定性,中国不会动摇。(作者是北京丝绸之路合作与发展促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