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开年看一线 | 太原武宿机场三期工程建设正酣

央广网太原1月12日消息(记者张洁) 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三期工程)现场,钢筋的碰撞声、大型机械的轰鸣声、工人师傅的吆喝声,组成了一曲冬日火热的劳动之歌。伴随这蓬勃的“乐曲”,在2024年开年之际,央广网记者走进民航局“十四五”规划机场重点建设项目、山西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民生工程的建设一线,实地探访三期工程项目进展,提前感受全国首座中型枢纽“零碳机场”的建设魅力。

三期工程效果图(央广网发 山西航产集团供图)

体量庞大 239.29亿元打造三晋第一机场

1月9日,记者来到三期工程项目指挥部,大厅中摆放的沙盘模型,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三期工程的项目体量。据悉,目前正在使用的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武宿机场)共有两个航站楼,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而正在建设中的三期工程航站楼,总面积将达到40万平方米。

三期工程航站楼总面积40万平方米,图为航站楼效果图(央广网发 山西航产集团供图)

为何要进行体量如此庞大的工程建设?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现场指挥部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杨利民告诉记者,中国民航局对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的定位为——区域枢纽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备降场。早在2017年,武宿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就突破1000万人次,正式跨入全国千万级大型繁忙机场行列。到2019年,旅客吞吐量更是超过1400万,现有的机场功能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要。

“本期工程按照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的终端目标设计。”杨利民告诉记者。据悉,总投资239.29亿元的三期工程建成后,武宿机场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三晋大地第一机场,集城市商务客厅、总部经济、枢纽经济、临空产业、特色会展于一体的区域新中心,成为山西未来发展的重要航空新引擎。

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建设正酣(央广网记者 郎麒 摄)

钢筋铁骨 俯瞰三期工程真容初现

在三期工程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走进项目施工现场。为了看到工程全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一行人顺着近15米高的脚手架,爬上三期工程中已建好的一段高架桥。从桥上俯瞰,塔吊林立的工地上,一座座钢梁绑扎后架起的巨大建筑结构,已经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这“钢筋铁骨”上进行水泥浇筑等作业。紧邻项目的武宿机场里,频繁起降的飞机,成为工地的移动背景。

工程按照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的终端目标设计(央广网记者 郎麒 摄)

“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三期工程的环形高架桥,建成后约9公里长,连接三个航站楼和城市的快速路。右下方就是轨道交通枢纽的位置,地铁1号线、3号线都会贯通,同时还预留了一条磁悬浮轨道的位置。前方就是三期工程航站楼的‘西指廊’,往东看依次是‘中指廊’‘东指廊’,三期工程中仅航站楼的跨度就达到1.5公里。”记者随着三期工程现场指挥部航站区工程部副部长范金鹏的讲解,眺望这庞大的工程现场,脑海中已经浮现出项目建成后宏伟的模样。

建设高峰期将有2万多名工人奋战在项目一线(央广网记者 郎麒 摄)

三期工程的投资规模、建设周期、复杂程度,均为山西民航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工程于2022年5月开工,计划2025年12月竣工,工期约4年。主要包括航站区工程、飞行区工程、市政工程、配套工程、信息工程及设备工程。杨利民表示:“为确保如期竣工,2024年是三期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土建部分将在今年全部结束。其中,今年5、6月份将进入项目建设高峰期,预计会有2万多名工人奋战在建设一线。”

“山”字造型 生动诠释深厚晋风晋韵

“表里山河,人文三晋”,山西深厚的人文精粹将是三期工程画龙点睛的一笔。

三期工程航站楼内部效果图(央广网发 山西航产集团供图)

航站楼建筑呈“山”字型,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据杨利民介绍,整个航站楼的建筑和空间设计诠释晋风晋韵,外观采用山西晋祠圣母殿重檐庑殿顶的建筑意向,内部则结合旅客动线设置“新晋阳八景”,生动展现山西人文风貌。同时,这样的“山”字型设计,极大缩短了旅客登机的直线距离,又能最大限度增加停机位的数量。杨利民说:“从值机柜台到最远近机位步行距离不超过800米,这在国内机场里也是不多见的。并且我们远期近机位比例达到80%,远高于民航局70%的标准。”

航站楼的“山”字型设计极大缩短了旅客登机的直线距离(央广网发 山西航产集团供图)

“这里未来将是旅客行李运行区,乘机旅客的行李都将在这里通过庞大的运输系统进行转运。这上面将会是旅客出发和到达层。三期工程航站楼没有全地下工程,所有管线都走在同一个管线井内,方便运维。”站在三期工程航站楼建设工地,负责该段项目建设的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总承包部负责人为记者讲解道。

据悉,三期工程建成后将引进自助验证、人脸识别、自助托运、人包对应等先进技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提升旅客过检时的体验感。

项目一线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央广网记者 郎麒 摄)

“4+2”机场 科技赋能项目全面领跑

中国民航局在《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中,提出全面建成安全高效、绿色环保、智慧便捷、和谐美好的“四型机场”目标。三期工程建成后,武宿机场将会成为“4+2”机场,除了拥有“四型机场”的特质,还将成为一座“数字机场”“零碳机场”。

据杨利民介绍,在施工建设阶段,“数字机场”主要是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技术支持下,实现各专业间便携的协同设计,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及工程建设质量。通过精准高效的数智化管控手段,实现数字化资产交付,打造数据支撑的“数字孪生机场”,为最终实现智慧机场提供运营底座,全面提升机场管理指挥和服务水平。

三期工程立足打造一座“数字机场”“零碳机场”(央广网记者 郎麒 摄)

三期工程建成后,武宿机场还将成为全国首座中型枢纽“零碳机场”,届时在不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情况下,机场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在建设期内,从各环节上就已为“零碳”做足准备,作为项目总工程师的杨利民,给记者介绍了其中的“零碳”法宝,“T3航站楼按照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筑全部采用节能保温材料,降低热传导。在项目范围内共打了近30眼地热井,利用2000多米地层下的地热资源,解决机场供热需要。同时,光伏发电板的安装,除在机场陆侧建筑‘应装尽装’外,还在国内首次实现飞行区域内较大规模地放置,在保证飞行安全的情况下,增加太阳能发电量。零碳机场的最终目标,不仅满足机场能源需要,还有望向周边居民输出绿色能源。”

未来,随着三期工程建成,武宿机场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临空经济带动作用将获得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内重点和国际直达航线,会让山西对外交流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更好助力太原区域航空枢纽建设,全面升级山西对外开放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