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2月7日文章,原题:基础设施外交是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关键 自从2012年中国援建的非洲联盟会议中心落成以来,中国参与建设“大项目”的外交政策就一直备受瞩目,特别是在非洲。这些宏伟建筑象征性地展示中国实力,将中国定位为现代化和进步的促进者。这些项目在中国提升国际声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全球认知并树立良好形象的强有力工具。
开展这些项目的内在动力可以通过研究人际关系中的“送礼”概念来理解。人类学观点强调,礼物会在送礼者和收礼者之间建立一种不可改变的双边纽带。送礼之举与荣誉和声望等密切相关,因为这将送礼者塑造为慷慨和值得尊重的形象。
在国际社会中,礼物扮演着类似角色。赠予行为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名声、荣誉和威信。在国际社会中,赠予往往是不获取回报的,但与获得威信、荣誉和名声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援助方式不同于西方。在官方文件中,中国往往使用“发展援助”等说法,并经常将受援国称为“伙伴”,从而避免传统的捐助方与受援方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尽管许多中国项目涉及贷款和直接投资,但有些建筑是援建项目。这些建筑蔚为壮观,并非只是展现有形成果,还旨在提升中国在非洲的知名度和声誉。它们是中非关系的象征。此类宏伟建筑不但吸引国际媒体的关注和非洲社会的兴趣,还有利于在非洲民众中塑造对中国的正面看法。
中国援建建筑的象征意义超越实体架构。每一幢中国援助的大厦都成为中国致力于促进发展与合作的有形代表。建筑的宏伟超越功利,体现对进步、伙伴关系和雄心壮志的共同叙事。
嵌入这些建筑的象征性外交在非洲大地上留下持久印记。从政府建筑到体育场,这些精心打造的建筑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友谊与合作的象征。它们成为中国影响力及其努力促进非洲伙伴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这些叙事有助于塑造观念,培养善意,并巩固中国作为非洲大陆关键参与者的地位。(作者赫玛·纳朗,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