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第六届北京智源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开幕。200余位人工智能顶尖学者和产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路径和应用场景等问题展开主题演讲和尖峰对话。
6月14日,第六届北京智源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开幕。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摄
科学技术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康相武在致辞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正处在群体性技术变革的起点,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将全方位深度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孕育新的重大变革。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赋能效应不断释放,人工智能引领的未来产业已见雏形,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在致辞时表示,大模型深度赋能垂直行业和前沿领域,正在孕育催生更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面向未来,北京市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我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介绍了智源研究院在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具身大模型和生物计算大模型的前沿探索和研究进展,以及大模型全栈开源技术基座的迭代升级与版图布局。
王仲远表示,未来,大模型将以数字智能体的形态与智能硬件融合,以具身智能的形态从数字世界进入物理世界。同时,大模型这一技术手段可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知识表达范式,加速人类对微观物理世界规律的探索与研究突破,不断趋近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在大会上,OpenAI Sora及DALL·E团队负责人Aditya Ramesh与纽约大学助理教授谢赛宁就多模态模型的技术路径以及未来演化方向展开观点碰撞。
智源研究院理事长黄铁军主持Fireside Chat环节,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分别分享对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判断。
百度CTO王海峰带来“大模型为通用人工智能带来曙光”报告分享。王海峰认为,大语言模型未来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模态大模型会变得越来越好用,智能体技术也会越来越成熟,这些支撑产业快速进入爆发期。
在“通往AGI之路”对话环节,月之暗面CEO杨植麟、百川智能CEO王小川、智谱AI CEO张鹏、面壁智能CEO李大海针对大模型的技术路径依赖与突破、开放生态与封闭研究、商业模式探索等热门话题进行尖峰对话。
第六届北京智源大会为期两天,专题论坛主题涵盖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生成模型、视觉大模型、具身智能、AI认知神经、数据新基建、智慧医疗和生物系统、Al系统、智能驾驶、AI开源、AI安全等内容,与会嘉宾围绕相关人工智能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记者 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