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在中国的美国企业特别报告》
样本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平均运营时间达37年,其中4家企业在华超过百年历史,分别是奥的斯、通用电气、杜邦和礼来
2020至2023年样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2%,为全球市场增速的1.3倍
2023财年样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贡献中位数为15%,41%的企业将中国视为其全球第二大营收来源市场
中国市场营收规模达百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苹果以725.6亿美元的营收位居首位
2023年大消费、医疗健康和能源化工行业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增速超过总体水平,分别达到19.4%、16.8%和16.5%。与此同时,工业领域呈现一定收缩态势
根据商务部数据,中美建交45年来,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6600多亿美元,增长超过200倍。超过7万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年利润超过500亿美元
(2025年2月28日,上海)提供有质量的榜单与调研的胡润研究院今日发布《2024在中国的美国企业特别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在中国的美国企业的行业分布和特征,以及营收变化等。报告不仅对相关企业的营收数据进行了比较探讨,同时也呈现了典型美国企业在华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行动。此次报告旨在为在华经营和投资的美国企业以及投资者提供行动策略和业务发展的参考。这是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美国企业专题报告。
中国第一个关于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的政策可追溯至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正式颁布,作为中国第一部规范外商投资的法律,它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法律框架和保障。从初步发展到高质量发展,在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致力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以高水平开放吸引高质量外资。这些政策包括扩大市场准入、提高投资便利性、鼓励设立研发中心等。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稳步复苏,市场活力持续释放,为外资企业营造了一个多元化、充满机遇的营商环境。
根据商务部数据,2023年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4万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1632.5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大外资吸引国(第一为美国)。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2024年中美建交45周年,两国关系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贸易方面,中美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6600多亿美元,45年间增长了200多倍,超过7万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年利润超过500亿美元。人文交流方面,两国建立了286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最多时每周有300多个航班,每年500多万人次在太平洋两岸穿梭。教育方面,中美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化。习近平主席于2023年底提出的“5年5万”倡议已推动近1.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
“从2021年起,胡润研究院已三次发布‘胡润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榜单,从前两年的百强到最近的两百强,这份榜单旨在寻找对中国经济贡献显著的外资企业。今天,我们非常开心将这一专题聚焦于美国企业,推出《在中国的美国企业特别报告》。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洞见,助力各界在中美双边贸易中实现互利共赢。”
“这份报告的核心立足点是评估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共收集了70家标普500成分股美国企业的数据,这些企业均披露了其在中国市场的营收数据。这些样本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收入总额超过2.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23年GDP总和的9%。在2023财年,全球营收超过千亿美元的企业有2家,均为消费行业相关:沃尔玛超6千亿美元,苹果近4千亿美元。”
“如何衡量中国市场的表现?我们将时间线拉长,追踪过去4年(2020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的整体营收数据,结论是:中国市场充满活力,是推动美国企业全球营收增长的关键引擎之一。4年来,样本企业中国市场的营收从2155亿美元增长至3028亿美元,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约为全球市场平均水平的1.3倍。得益于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以苹果、特斯拉、高通和英伟达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及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增长尤为显著。从营收增长金额来看,2023年中国市场营收涨幅最大的是苹果,其营收从2020年的40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725亿美元,增长超过300亿美元。”
“需要关注的是,2023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中美经贸摩擦冲击了美国半导体企业在中国的销售业绩,半导体相关的样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出现了四年来首次下滑,同比减少6.8%,其中,销售额下滑较多的美国半导体公司包括德州仪器(-31%)、英特尔(-13%)、高通(-20%)和超威半导体(-35%)等。”
“本次报告研究的美国企业平均年龄82岁,在华运营时间平均达37年,其中4家企业超百年。以电梯制造商奥的斯为例,早在19世纪初便进入中国市场,是本次样本中扎根中国时间最长、最长青的企业;而最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则是Revvity,进入中国4年,前身是铂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与诊断业务公司。还有最近热度较高的AI芯片巨头英伟达,很多人不了解的是,英伟达在中国已经25年了,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拥有近4000名员工。”
“尽管有观点称特朗普2.0时代目标是实现‘产业回流’到美国本土,但本次报告研究的样本企业依旧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不少企业正持续加大在华布局,包括:苹果公司宣布将扩大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实验室,除了提升上海研究中心的能力外,还将在深圳设立一个新的应用研究实验室,项目预计投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3M投资5000万美元的智能切割中心在其上海化工区生产基地正式启用;塞拉尼斯投资1.1亿美元在南京建设LCP(液晶聚合物)生产线;雅宝化工投资9亿美元在四川氢氧化锂锂电池材料项目建成投产;特斯拉投资约14.5亿元人民币建设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
报告核心发现:
2023年全球FDI疲软下中国外资市场逆势增长,美国企业投资增速显著,凸显外资对中国经济信心
尽管202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整体疲软,FDI总量下滑至1.3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但中国外资市场表现亮眼。据商务部统计,2020-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投资金额的复合增长率为3%,而同期美国对华实际投资金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3.5%,是总体增速的4.5倍;2023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更是超过50%。《中国双向投资报告2024》显示,2023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营收达27.2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GDP的21.6%,凸显了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彰显了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以及其发挥的积极作用。
全球营收微增,中国市场营收略有下降但重要性依然凸显
2023财年,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些企业的营收总金额突破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相当于2023年美国GDP的9%左右,当年美国GDP为27.72万亿美元。然而,在中国市场,样本企业的营收情况则稍显不同,总营收超过3千亿美元,但较上一年下降了3.7%,尽管如此,仍有23家企业实现了同比增长。样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中位数为21.6亿美元,平均数为43.9亿美元。在中国市场营收规模达百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分别是苹果、高通、特斯拉、沃尔玛、英特尔、博通和英伟达。其中,苹果以725.6亿美元的营收位居首位,同时位列《2024胡润中国外商投资企业200强》榜单第8位。
中国市场企业营收贡献稳固可观,贡献率稳定在12%及以上
从2020至2023财年,中国市场对所选样本企业的营收贡献率持续保持在12%及以上,彰显了其稳固的重要性。2023财年,中国市场对样本企业营收贡献的中位数达到15%,并且约有41%的企业在年报中明确指出,中国已成为其全球第二大营收来源市场,这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市场在全球企业战略布局中的核心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全球GPU领域的领军企业英伟达,凭借其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关键硬件需求激增中的优势,实现了中国市场营收增速超过50%的成绩。
中国市场持续活跃,是推动美国企业全球营收增长的关键力量
2020至2023年,样本企业全球营收从19432亿美元增长至25312亿美元,平均复合增长率为9.3%;同期,中国市场表现亮眼,其营收从2155亿美元增长至3028亿美元,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2%,约为全球市场增速的1.3倍。对比疫情初期,八成的企业依然保持了增长。过去四年,消费电子、人工智能及新能源赛道发展迅猛,以苹果、高通和英伟达为代表的企业在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2023年,在中国市场营收涨幅最大的是苹果,其营收增长超过300亿美元,成为最大的赢家。
大消费、医疗健康及能源化工在中国市场实现高增速
从行业细分来看,2023年高于中国市场总体增速的有三个:大消费行业增速达19.4%;医疗健康行业为16.8%,能源化工行业为16.5%。而工业领域呈现一定收缩态势。从中国市场贡献率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行业领先中国市场的平均水平,其贡献率维持在25%以上。
美国企业在华发展行动
随着业务的持续发展,美国企业纷纷在中国采取多样化的发展行动,以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稳定性、竞争力和创新力。例如,雅诗兰黛、苹果及3M在中国建设研究中心,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中国,并基于本地需求进行研发创新;塞拉尼斯、雅宝化工及特斯拉通过本地化生产与供应,提高市场响应速度;默沙东、威瑞信关注数据安全,重视政策法规演进;宝洁、沃尔玛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业务深度融合;高通和苹果,践行在华的企业社会责任,尤其关注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