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今日立秋 应如何养生保健?宜劳逸结合、适当调补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题:立秋时节如何养生?这份健康指南请收好

  新华社记者李恒、董瑞丰

  8月7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气。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但暑热未尽,昼夜温差大,公众应如何养生保健?怎样科学健康度过季节交替,特别是预防呼吸道疾病和过敏?中老年人如何加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立秋时节要注意凉风影响,还要继续防暑祛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龚燕冰在发布会上说,这个时期预防感冒要兼顾祛湿和驱寒。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口干、咽干等症状,可多吃百合、梨、银耳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若出现流鼻涕、咽痛等感冒症状,按揉列缺穴,可起到宣肺解表、温经通络作用。

  立秋仍处于“三伏天”的中伏,俗称“秋老虎”,人们容易出现四肢乏力等症状,对此,专家表示,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炎热,出现上述症状很可能是湿气困脾的表现。宜通过食养结合的方法进行调养,可以煮药膳粥,根据个人口味喜好,在粥里面适量加入莲子、山药、薏米、茯苓等。

  在夏秋交替时节,易引发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在发布会上建议,公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积极接种流感、肺炎疫苗等,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能有效减少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和重症发生风险。自觉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流涕、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尽量居家休息,视情况及时就医。

  针对季节交替预防过敏问题,专家特别提醒,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应尽量避免接触;保持室内清洁,特别是卧室、客厅等易积聚灰尘和过敏原的地方;秋季是海鲜等食物的丰收季节,但过敏体质者应谨慎食用;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红肿、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过敏史和症状表现。

  秋季是心血管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慌、四肢麻木等症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马长生在发布会上提醒,立秋之后,中老年人血压波动可能会更大。心血管病患者要更加重视心血管病的预防和危险因素控制,及时到医院复查,遵医嘱规律用药,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不吸烟、限制喝酒、不久坐等。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记者田晓航)8月7日将迎来立秋节气,此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气候趋于干燥。中医专家提示,这一时期容易发生感冒等疾病,养生防病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调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郑皓云说,立秋时节,人若未能及时适应天气变化,容易感受风寒之邪,导致感冒、咳嗽等;同时,随着降雨量逐渐减少,燥邪容易伤肺,进而导致干咳、少痰、咽干等症状。

  人们从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方面,应当如何调养?

  立秋时节,随着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人体的阳气也开始逐渐收敛。郑皓云提示,此时应保持充足的睡眠,使阳气不外泄、不耗散,而藏于体内。

  “饮食应以滋阴润肺、生津止渴者为主。”郑皓云说,此时可多吃山楂、石榴、西红柿等酸味果蔬以收敛肺气;多吃银耳、百合、蜂蜜等润燥食物,有助于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避免过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热生燥,损伤脾胃。

  秋冬养阴,立秋时节是否可以开始“贴秋膘”?专家介绍,人体经过夏天的消耗,需要补充能量和营养,为秋冬季节做好准备,因而可适当进补,但需根据个人体质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补原则是:调理脾胃、润肺补肺、增酸收敛、适量吃肉、补充水分、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无节制进食肥甘厚腻,“贴秋膘”过头,还可能增加消化系统负担。

  “立秋后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情绪,中医认为,悲忧伤感会损伤肺气,肺不固表则易感风邪。”郑皓云说,人们可通过练习静坐、听音乐等方式来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的状态,同时,运动应以轻松平缓为主,可选择太极拳、散步等项目,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更应注意运动的适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