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迎新街,老一辈太原人都印象深刻,当年的繁华程度不亚于如今的大火长风亲贤。
迎新街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境内,泛指新东街以北、新华化工厂以南、新兰路以西、大同路以东的一片区域,该区域是尖草坪区主要城市建成区之一。
1955年,新华化工厂等企业兴建职工住宅区,为反映新中国工人阶级迎接新战斗做出新贡献的豪迈之情,定名迎新街。 以迎新而名的街巷有迎新街、迎新路及派生街巷等。
上世纪中后期,迎新街工业基础雄厚,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职工宿舍群应运而生。而迎新街就齐聚 五厂一校(新华、兴安、江阳、卫东、东方、化校),五厂中以兵工厂为主要,职工小则几千人大则过万人。整个迎新街就是在当时三线建设时的一个产物,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有支援工业建设,远道而来的苏联专家,更有五湖四海的工人阶级齐聚迎新街,一时间热闹不凡,成为了当时太原城最具人气、最有消费能力的区域,80年代初初,人口就以达到20万。
迎新街电影院
医院、学校、电影院、美食等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在当年国营企业兴盛的时候,工人们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都是很优越的,成群结队的工人们下班走出厂区,道路两旁商店林立,工人们或买菜或下馆子,自然是热闹无比。到处是车水马龙灯,灯红酒绿,甚至有人称之为“小香港”。
可惜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好多国业破产、亏损,大批工人下岗被迫到外出谋生,迎新街不再像以前那么繁荣,近年来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其他区域相比,也稍显破旧与落后,但是不管如何,它依旧是这座城市的长者,叙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如何保留和传承这段宝贵的历史?如何重现当年迎新街的辉煌?近日,有网友在领导留言板发起了建议: 将太原市迎新街改造为历史文化旅游街区。
网友建议称:太原市迎新街的来历与我国工业发展及城市建设紧密相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保留较为完整的苏式建筑群,和工人村住宅群。将其改造为历史文化街区,不仅能够保留和传承这段宝贵的历史,还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旅游吸引力,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迎新街五十年代苏式建筑
建议重新改造迎新街,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同时引入现代商业和文旅元素,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
具体措施为: 1.历史建筑保护:对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采用“修旧如故”、“补新如故”、“建新融故”的原则,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恢复。保护街区原有的街巷格局和建筑风貌,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2.建筑改造与更新:对部分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引入现代设计元素,使改造后的建筑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又能与街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3.业态布局与招商:根据街区定位和市场需求,规划布局商业、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多元业态。引入知名品牌和特色商家,提升街区的商业氛围和吸引力。鼓励创新业态和新兴消费模式的发展,为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4.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街区内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5.提升街区绿化水平和环境品质,打造宜人的公共空间。
6.文化传承与展示:设立历史文化展览馆或博物馆,展示迎新街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对此,官方也给出了详尽的回复:经了解,迎新街保留有较为完整的苏式建筑群,建筑群保留着五十年代的完整的小区规划建设格局,是我市"一五"时期工业发展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的重要实例。
我市对该地段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高度重视,在2022年组织历史文化资源普查时对这一地段的建筑进行了资料收集。 目前,部分重要建筑如 迎新俱乐部、青楼社区已纳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迎新俱乐部
青楼社区 苏式建筑群
下一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继续做好组织评估认定工作,并积极申报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加强街区保护利用工作中适时采纳您对迎新街片区规划布局的设计构想,传承好城市历史记忆。
官方对于将太原市迎新街改造为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提议,给予了积极且具体的回应,彰显了太原市对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发展融合的高度重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官方在回复中明确表达了接纳网友设计构想的意愿,这意味着在迎新街的改造过程中,将充分融合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现代商业元素的引入,力求在保留街区历史风貌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政府对公众意见的尊重,也展示了政府在城市更新中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展望未来,随着太原市对迎新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及网友建议的逐步落地实施,迎新街有望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展示、现代商业消费、旅游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这样的改造不仅将丰富太原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还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享受生活的优质平台,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太原市与市民的共同努力下,迎新街将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太原市乃至全国城市更新的典范。
来源:住在太原综合整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