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广誉远王锋等山西49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经推荐申报、材料复核、专家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 确定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942人),现予以公布。

据统计,山西省共有49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的王锋认定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广誉远,作为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药企业之一,有着近5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中医药的活化石”。它不仅承载着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

在广誉远的发展历程中,无数的传承人默默耕耘,将古老的制药技艺代代相传,王锋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锋

王锋出生于中药世家,父亲是广誉远的老药工,自幼在百草浸润之下成长的他,对中医药有着深厚的感情。1993年,王锋进入广誉远前身山西中药厂,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从炼蜜起步,他先后在制剂部分、药材炮制等生产一线领域深耕,逐步掌握了项目的核心技艺。在工作中,他始终如一地专注于技艺传承,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车间主任、生产总监,初心不改,坚守着对中医药技艺传承的热爱。

在安宫牛黄丸的制作技艺上,王锋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安宫牛黄丸的制作工序繁多,包括配研、合坨、制丸、内包、蘸蜡、打戳、外包等,且多为手工操作,对经验和技艺的要求极高。其中的裹金工序,更是考验着药工的技艺和耐心。金箔需经化涤、捶打、切箔等十几道工序,才能用于裹在药丸外面。在裹金过程中,必须确保金箔均匀分布在药丸上,不能破坏药丸原有的形状。劲儿大了,金箔会被药丸“吃”进去;劲儿小了,又难以包裹瓷实。王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许多问题,但他不畏困难,一次次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结合师傅的教导,最终总结出了一套高效的包裹方法,确保了药丸外金箔的均匀分布。

王锋深知,炮制手法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师傅的传授领略体会。无论是制作技艺的学习还是文化品牌的发扬光大,关键都在人。他始终牢记广誉远古训,把老一辈广誉远人坚守的“初心”与“匠心”延续并传承下去。如今,在他的传授下,他的徒弟们也已经基本掌握了制作的技艺,使安宫牛黄丸的制作技艺得以心传口授,薪火传承,成为广誉远长远发展的优势和保障。

广誉远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所蕴含的“尊德贵生、传承创新”的企业理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德为本,注重生命的思想文化,更承载着中医药文化仁德济世的胸怀与心志。在王锋等传承人的努力下,广誉远的技艺和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为中医药行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199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王计汝 女 传统美术 Ⅶ-16 剪纸(中阳剪纸) 山西省中阳县

2 吉抓住 男 传统技艺 Ⅷ-35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山西省阳城县

3 辛里生 男 传统音乐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4 吕桂英 女 传统音乐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5 李登山 男 传统舞蹈 Ⅲ-5 狮舞(天塔狮舞) 山西省襄汾县

6 杨作梁 男 传统舞蹈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7 牛桂英 女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8 郭彩萍 女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9 王爱爱 女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0 武忠 男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1 张峰 男 传统戏剧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

12 任跟心 女 传统戏剧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

13 郭泽民 男 传统戏剧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

14 武俊英 女 传统戏剧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运城市

15 王秀兰 女 传统戏剧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运城市

16 李万林 男 传统戏剧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7 翟效安 男 传统戏剧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8 马正瑞 男 传统戏剧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19 薛瑞红 女 传统戏剧 Ⅳ-41 雁北耍孩儿 山西省大同市

20 王斌祥 男 传统戏剧 Ⅳ-41 雁北耍孩儿 山西省大同市

21 张建琴 女 传统戏剧 Ⅳ-49 碗碗腔(孝义碗碗腔) 山西省孝义市

22 田学思 男 传统戏剧 Ⅳ-49 碗碗腔(孝义碗碗腔) 山西省孝义市

23 张元业 男 传统戏剧 Ⅳ-70 秧歌戏(朔州秧歌戏) 山西省朔州市

24 张瑞锋 男 传统戏剧 Ⅳ-71 道情戏(临县道情戏) 山西省临县

25 任林林 女 传统戏剧 Ⅳ-71 道情戏(临县道情戏) 山西省临县

26 梁全民 男 传统戏剧 Ⅳ-91 皮影戏(孝义皮影戏) 山西省孝义市

27 李世伟 男 传统戏剧 Ⅳ-91 皮影戏(孝义皮影戏) 山西省孝义市

28 刘改鱼 女 传统音乐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29 韩运德 男 传统音乐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0 卢补良 男 传统音乐 Ⅱ-37 唢呐艺术(晋北鼓吹) 山西省忻州市

31 牛其云 男 传统音乐 Ⅱ-37 唢呐艺术(上党乐户班社) 山西省壶关县

32 王振湖 男 传统音乐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临汾市

33 黄一宝 男 传统音乐 Ⅱ-58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34 武济文 男 传统音乐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县

35 释汇光 男 传统音乐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36 章样摩兰 男 传统音乐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37 刘耀文 男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太原锣鼓) 山西省太原市

38 李满山 男 传统音乐 Ⅱ-139 道教音乐(恒山道乐) 山西省阳高县

39 田桂兰 女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40 程玉英 女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41 马玉楼 女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42 杨仲义 男 传统戏剧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43 成凤英 女 传统戏剧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44 吴国华 女 传统戏剧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45 张爱珍 女 传统戏剧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46 张保平 男 传统戏剧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47 张志明 男 传统戏剧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长治市

48 范增 男 传统戏剧 Ⅳ-42 灵丘罗罗腔 山西省灵丘县

49 张福 男 传统戏剧 Ⅳ-70 秧歌戏(朔州秧歌) 山西省朔州市

50 张润来 男 传统戏剧 Ⅳ-70 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山西省繁峙县

51 苗根生 男 传统戏剧 Ⅳ-70 秧歌戏(祁太秧歌) 山西省祁县

52 白美云 女 传统戏剧 Ⅳ-70 秧歌戏(祁太秧歌) 山西省太谷县

53 任森奎 男 传统戏剧 Ⅳ-70 秧歌戏(襄武秧歌) 山西省武乡县

54 杜焕荣 女 传统戏剧 Ⅳ-73 二人台 山西省河曲县

55 贾德义 男 传统戏剧 Ⅳ-73 二人台 山西省河曲县

56 李正勤 男 传统戏剧 Ⅳ-88 锣鼓杂戏 山西省临猗县

57 武兴 男 传统戏剧 Ⅳ-92 木偶戏(孝义木偶戏) 山西省孝义市

58 李仙宝 男 传统戏剧 Ⅳ-98 上党落子 山西省黎城县

59 李英杰 男 传统戏剧 Ⅳ-99 眉户(运城眉户) 山西省运城市

60 王俊川 男 曲艺 Ⅴ-62 襄垣鼓书 山西省襄垣县

61 栗四文 男 曲艺 Ⅴ-64 三弦书(沁州三弦书) 山西省沁县

62 梁晓峰 男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Ⅵ-29 心意拳 山西省晋中市

63 崔富海 男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Ⅵ-41 挠羊赛 山西省忻州市

64 薛生金 男 传统技艺 Ⅷ-51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山西省平遥县

65 郭双威 男 传统技艺 Ⅷ-59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山西省汾阳市

66 郭俊陆 男 传统技艺 Ⅷ-61 老陈醋酿制技艺(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 山西省太原市

67 葛原生 男 传统技艺 Ⅷ-90 琉璃烧制技艺 山西省

68 闫改好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山西省长子县

69 蔺永茂 男 传统技艺 Ⅷ-133 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 山西省新绛县

70 秦文科 男 传统技艺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 山西省朔州市

71 杨巨奎 男 汉族 传统医药 Ⅸ-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 山西省太谷县

72 杜同海 男 汉族 民俗 Ⅹ-54 民间社火 山西省潞城市

73 果祥 男 汉族 传统音乐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74 韩富林 男 汉族 传统舞蹈 Ⅲ-7 傩舞(寿阳爱社) 山西省寿阳县

75 段铁成 男 汉族 传统舞蹈 Ⅲ-9 高跷(高跷走兽) 山西省稷山县

76 王企仁 男 汉族 传统舞蹈 Ⅲ-42 鼓舞(万荣花鼓) 山西省万荣县

77 冀萍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78 高翠英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太原市

79 李月仙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太原市

80 阎慧贞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太原市

81 谢涛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太原市

82 康希圣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运城市

83 景雪变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运城市

84 王艺华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运城市

85 张彩平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大同市

86 郭孝明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87 武玉梅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70 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山西省繁峙县

88 杨升祥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70 秧歌戏(襄武秧歌) 山西省襄垣县

89 黄凤兰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71 道情戏(神池道情戏) 山西省神池县

90 许月英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73 二人台 山西省河曲县

91 张军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8 锣鼓杂戏 山西省临猗县

92 曹有元 男 汉族 曲艺 Ⅴ-97 莲花落 山西省太原市

93 弓春香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71 堆锦(上党堆锦) 山西省长治市群众艺术馆

94 雷显元 男 汉族 传统美术 Ⅶ-101 平遥纱阁戏人 山西省平遥县

95 曹运建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45 家具制作技艺(晋作家具制作技艺) 山西省临汾市

96 梁忠秀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51 平遥县推光漆髹饰技艺 山西省平遥县

97 武润威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61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山西省清徐县

98 乔月亮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90 琉璃烧制技艺 山西省

99 何俊明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绛州剔犀技艺) 山西省新绛县

100 王青艾 女 汉族 传统技艺 Ⅷ-160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 山西省稷山县

101 赵光晋 女 汉族 传统技艺 Ⅷ-163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山西省太原市

102 杨贵庭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209 雁门民居营造技艺 山西省忻州市

103 王培章 男 汉族 传统医药 Ⅸ-2 中医诊法(道虎壁王氏妇科) 山西省平遥县

104 柳惠武 男 汉族 传统医药 Ⅸ-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定 山西省太谷县

105 武承谋 男 汉族 传统医药 Ⅸ-6 中医正骨疗法(武氏正骨疗法) 山西省高平市

106 白有厚 男 汉族 民俗 Ⅹ-71 元宵节(柳林盘子会) 山西省柳林县

107 解放 男 汉族 民间文学 Ⅰ-84 笑话(万荣笑话) 山西省万荣县

108 刘福寿 男 汉族 传统音乐 Ⅱ-37 唢呐艺术(晋北鼓吹) 山西省忻州市

109 崔青云 男 汉族 传统音乐 Ⅱ-37 唢呐艺术(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长子县

110 刘晓弘 男 汉族 传统音乐 Ⅱ-37 唢呐艺术(临县大唢呐) 山西省临县

111 吴明昌 男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23 锣鼓艺术(软槌锣鼓) 山西省万荣县

112 张飞飞 男 汉族 传统舞蹈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3 祁学德 男 汉族 传统舞蹈 Ⅲ-42 鼓舞(土沃老花鼓) 山西省沁水县

114 张西山 男 汉族 传统舞蹈 Ⅲ-43 麒麟舞(麒麟采八宝) 山西省侯马市

115 贾炳正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晋中市

116 王万梅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晋中市

117 孙贵明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70 秧歌戏(祁太秧歌) 山西省太谷县

118 李英英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70 秧歌戏(壶关秧歌) 山西省壶关县

119 吴翠花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71 道情戏(神池道情戏) 山西省神池县

120 凌凤英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9 傩戏(任庄扇鼓傩戏) 山西省曲沃县

121 潘国梁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99 眉户(晋南眉户) 山西省临汾市

122 郭胖胖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39 上党二簧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

123 王海燕 女 汉族 曲艺 Ⅴ-9 潞安大鼓 山西省长治市

124 刘引红 女 汉族 曲艺 Ⅴ-98 长子鼓书 山西省长子县

125 陈拴发 男 汉族 曲艺 Ⅴ-101 泽州四弦书 山西省泽州县

126 宋光华 男 汉族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Ⅵ-26 形意拳 山西省太谷县

127 穆金桥 男 汉族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Ⅵ-29 心意拳 山西省祁县

128 贾天仓 男 汉族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Ⅵ-52 风火流星 山西省太原市

129 张红霞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3 面花(阳城焙面面塑) 山西省阳城县

130 董巧兰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3 面花(闻喜花馍) 山西省闻喜县

131 李成秀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3 面花(岚县面塑) 山西省岚县

132 李艳军 男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8 木雕(永乐桃木雕刻) 山西省芮城县

133 赵翠林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77 民间绣活(高平绣活) 山西省高平市

134 郝彦明 男 汉族 传统美术 Ⅶ-96 建筑彩绘(炕围画) 山西省襄垣县

135 王德才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61 酿醋技艺(小米醋酿造技艺) 山西省襄汾县

136 张世峰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67 皮纸制作技艺(平阳麻笺制作技艺) 山西省襄汾县

137 张宏亮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平定砂器制作技艺) 山西省平定县

138 张文亮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98 陶器烧制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 山西省平定县

139 张晓春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111 滩羊皮鞣制工艺 山西省交城县

140 王杰忠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117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山西省稷山县

141 李爱珍 女 汉族 传统技艺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 山西省稷山县

142 王天明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168 牛羊肉烹制技艺(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 山西省冠云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

143 张和成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180 窑洞营造技艺 山西省平陆县

144 李安民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222 铜器制作技艺(大同铜器制作技艺)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

145 祁伟成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237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 山西省太原市

146 赵志高 男 汉族 民俗 Ⅹ-54 民间社火(南庄无根架火)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147 贾峰岳 男 汉族 民俗 Ⅹ-71 元宵节(柳林盘子会) 山西省柳林县

148 高裕民 男 汉族 民俗 Ⅹ-87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万荣抬阁) 山西省万荣县

149 郝来喜 男 汉族 民俗 Ⅹ-87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峨口挠阁) 山西省代县

150 相建峰 男 汉族 民俗 Ⅹ-123 中和节(永济背冰) 山西省永济市

151 栗桂莲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52 宋转转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53 苗洁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54 姬荣生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55 金世耀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56 苏永军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90 琉璃烧制技艺 山西省

157 刘开宝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90 琉璃烧制技艺 山西省

158 李长喜 男 汉族 传统舞蹈 Ⅲ-2 秧歌(汾阳地秧歌) 山西省汾阳市

159 张多堂 男 汉族 传统美术 Ⅶ-16 剪纸(广灵染色剪纸) 山西省广灵县

160 王永茂 男 汉族 传统音乐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161 张美兰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73 二人台 山西省河曲县

162 郝云婧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73 二人台 山西省河曲县

163 范忠义 男 汉族 民俗 Ⅹ-90 祭祖习俗(大槐树祭祖习俗) 山西省洪洞县

164 苏安福 男 汉族 传统舞蹈 Ⅲ-42 鼓舞(稷山高台花鼓) 山西省稷山县

165 樊祥富 男 汉族 传统音乐 Ⅱ-58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166 陈素琴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167 杨海兰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39 上党二簧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

168 侯安风 女 汉族 曲艺 Ⅴ-130 陵川钢板书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169 冯继忠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8 晋剧 山西省晋中市

170 郭华 男 汉族 传统医药 Ⅸ-2 中医诊疗法(摸骨正脊术)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

171 吕慧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16 剪纸(静乐剪纸) 山西省静乐县

172 袁建花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53 面花(岚县面塑) 山西省岚县

173 李小梅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95 布老虎(黎侯虎) 山西省黎城县

174 张勇 男 汉族 传统音乐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临汾市

175 赵国琦 男 汉族 传统美术 Ⅶ-65 木版年画(平阳木版年画) 山西省临汾市

176 丁守艮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88 锣鼓杂戏 山西省临猗县

177 李杉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98 上党落子 山西省潞城市

178 邵悦文 男 汉族 传统美术 Ⅶ-101 平遥纱阁戏人 山西省平遥县

179 薛晓东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51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山西省平遥县

180 刘宝平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49 碗碗腔(曲沃碗碗腔) 山西省曲沃县

181 姚艺民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159 线腔 山西省芮城县

182 肖岗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196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朔州传统鎏金技艺)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

183 高宝东 男 汉族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Ⅵ-26 形意拳 山西省太谷县

184 布秉全 男 汉族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Ⅵ-26 形意拳 山西省太谷县

185 王锋 男 汉族 传统医药 Ⅸ-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山西省太谷县

186 王银凤 女 汉族 传统美术 Ⅶ-16 剪纸(太原剪纸) 山西省太原市

187 王显平 女 汉族 曲艺 Ⅴ-62 襄垣鼓书 山西省襄垣县

188 朱彦青 男 汉族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Ⅵ-41 挠羊赛 山西省忻州市

189 蔺涛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133 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 山西省新绛县

190 宋石墩 男 汉族 传统医药 Ⅸ-4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点舌丸制作技艺) 山西省新绛县

191 范玉 男 汉族 传统戏剧 Ⅳ-71 道情戏(晋北道情戏) 山西省右玉县

192 闫慧芳 女 汉族 传统戏剧 Ⅳ-99 眉户(运城眉户) 山西省运城市

193 余艳平 女 汉族 传统技艺 Ⅷ-100 传统棉纺织技艺(惠畅土布制作技艺)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

194 李建平 男 汉族 传统技艺 Ⅷ-242 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

195 申海花 女 汉族 曲艺 Ⅴ-129 屯留道情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

196 索忠秀 男 汉族 传统音乐 Ⅱ-37 唢呐艺术(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长子县

197 鲍先平 女 汉族 曲艺 Ⅴ-98 长子鼓书 山西省长子县

198 冀爱芳 女 汉族 传统音乐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199 李明珍 女 汉族 传统舞蹈 Ⅲ-113 左权小花戏 山西省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