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91岁老太每月退休金一万多,每天却只花10块,多年后才发现她秘密

10块钱是一整天的伙食费,近40年没穿过一件新衣服,乍一看你可能会以为,这又是哪位底层穷人的生活状态。

可实际上,这位叫伍丽天的91岁老人,每月的退休金有一万多,在上海市中心,她还有价值超百万的房产。

那伍丽天为何要如此抠门?她的钱又去了哪里呢?

都活到这个岁数了,不如用这些钱去资助孩子们读书

2021年1月21日,江苏昆山火车南站,夜里10点左右的寒风中,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进站口附近迷路了。

车站民警从监控里发现老人后,急忙把她带进屋里了解情况,老人正是伍丽天,当天她原本打算从昆山乘坐公交车到上海看病的,由于坐公交车错过了站,这才迷了路。

此时的民警还有些不解,昆山紧邻着上海距离并不远,伍丽天完全可以打辆车直接去医院,为何偏偏在寒冷的冬夜独自坐公交车呢?已近深夜,民警随后开车把老人送回了位于城东的家里。

郭龙腾是那天晚上送伍丽天回家的民警,到达老人住所后,他发现那是一套单居室的小公寓,房间里的所有摆设看起来很陈旧。

不过,房门上贴着的那句“付出就是最大的收获”,成功引起了郭龙腾对老人的好奇。

而正是这9个字,解释了民警内心的疑惑,也蕴藏着伍丽天多年来默默助学的大爱无疆……

2013年捐建第一所小学时,伍丽天查出了肺癌,频频的咳嗽不禁让她怀念起过去教学时中气十足的状态。

此刻距离她从上海评弹团退休已过去了二十多年,那时的自己兴致来了,能给学生们唱上大半天。

伍丽天热爱评弹教学事业,人生的前半段几乎都给了那些学生,以致她和丈夫多年来始终未曾生养儿女。

而今不要说唱,光是从昆山坐一趟公交车到上海,她羸弱的身体就有些吃不消了,医生也已经给伍丽天下了禁足令:不要再到处乱跑,尽快来医院治疗。

可伍丽天就是忘不掉,一群孩子面对着一个年迈的老师,师生们在一间四处漏风的破房子里上课的情形,那是伍丽天刚退休不久,在一次偶然的山区之行时看到的。

伍丽天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生时,上海就有着东方巴黎之美誉,从小到大不要说土坯房,就连砖瓦房也很少看到。

那次在山里,是她第一次见到土坯垒就的矮房子,既没有门也没有窗户,要不是狭仄的土操场上竖着木制旗杆,矮房里传来孩子念书的声音,伍丽天都以为那房子是用来堆放柴草的。

循着声音进屋,她看到了终生难以忘怀的一幕:学生们坐在一排排齐胸高的木桌后面,有些个头矮小的,桌子前只露出大半个脑袋。

伍丽天后来从村里了解到,学校几乎没有年轻的老师,那位年纪早已超龄的老教师,全村人供应一点口粮,他就一直坚持着。

伍丽天的内心被强烈震撼到了,她自己也曾是老师,所以实在不忍心看到孩子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上课。

更为关键的是,学校的环境迟迟得不到改善,将来那位老教师教不动了,孩子们该怎么办?他们又能去哪里上学?回去的路上,伍丽天在心中一遍遍问着自己。

就这样,山区之行后,伍丽天开始了助学生涯。

那时伍丽天每月的退休金也不多,她一笔笔节省下来,按月邮寄给了各地的希望小学。

为了尽可能省钱,伍丽天自从退休后,再没有给自己置买过新衣服,所以至今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她穿的都是亲朋好友送的旧衣衫。

冬去春来岁月流逝,上海的孩子有了学习机,有了背背佳,有了各种时新的东西,伍丽天还在记挂着,山里的孩子这个季度的学费有无着落,有没有新鞋子穿。

好在伍丽天的退休金在一点点增长,这意味着不但能帮助更多个孩子,而且还能办更大的事。

她助学的“野望”越来越大,终于在2013年伍丽天做出了一个大决定——拿出全部的积蓄建一所小学。

贵州毕节七星关区的燕子口镇,正是后来捐建学校的所在地。所建黄泥小学,耗费了伍丽天所有的积蓄。

校舍建设期间,伍丽天又跟校方敲定了助学金和奖学金的事宜,钱从她每月的退休金里固定出,两项资金专门用来奖励那些品学优异的贫困子弟。

彼时,伍丽天已开始频频咳嗽了,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肺癌,她前后跑了三家上海最知名的医院,医生的建议都是尽快手术,并住院接受化疗。

是继续掏钱捐建?还是留着钱看病?伍丽天面临着人生抉择。

黄泥小学的工程建设已到关键期,后期的配套设施以及助学金等都还要用钱,伍丽天最终选择了继续捐助。

“都活到这个岁数了,不如用这些钱去资助孩子们读书。”至于肺癌,伍丽天觉得保守治疗足矣。

黄泥小学如期运转起来,孩子们心中的伍丽天奶奶,还在为他们奔波。

卖房百万捐学校,只为恪守“予人勿念,受人勿忘,灵魂要美,心要善”准则

捐建第二所小学时,伍丽天卖掉了位于上海中心地段的房子,别人半生为之奋斗的房子梦,她在85岁的时候,转手就以一百多万的价格卖掉了。

2015年卖房那天,当伍丽天签下自己的名字,她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在弄堂里的日子。

童年时代的伍丽天,几乎想不起父亲长什么模样,母亲每天穿梭在弄堂和学校之间,要照顾他们兄弟姊妹四个,还得在忙柴米油盐的间歇备课。

因为父亲早逝,家里家外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伍丽天母亲一个人身上,这也使得伍丽天一个人走在弄堂里的时候,每次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二人陪伴,她就感觉自己像没家一样。

要不是亲友和弄堂里的左邻右舍帮衬,他们这孤儿寡母一家是支撑不下去的,自己当初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才活下来的,所以在伍丽天的心目中,帮助他人就是天经地义。

16岁那年,伍丽天郑重的写下了予人勿念,受人勿忘,灵魂要美,心要善,这人生之座右铭,成为伍丽天今后七十多年里一直恪守的准则。

但2015年当真将房子卖掉后,伍丽天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事情还有太多——既要尽快找到一个新住处,还要落实跟进捐建情况,最为关键的,伍丽天是身患癌症的病人,需要定期接受治疗按时吃药。

捐建的事情,彼时伍丽天一直跟市里的希望工程办公室联系推进,此前她已捐建了黄泥小学,加之多年来还一直通过希望工程捐助学生,因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她,捐建的推进工作很顺利。

很快希望工程办公室就跟江西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对接,伍丽天的捐助50万元,将在江西都昌县境内新建一所小学。

都昌县苏山乡,原先的一所小学也是土坯房,被正式选定为捐建对象后,三层的青砖教学楼一年时间即告建成,除此之外,基本的体育设施也修建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大为改善。

新小学建设期间,伍丽天也为自己找好了新的住处,上海的房子她买不起,只能搬到邻近的昆山,一套50平米的单居室,花费65万元。

新家既没有新摆设,距离上海市还远了——她去医院就诊看病的时间也增加了。

伍丽天顾不上考虑这些,她只盼着苏山乡的新学校落成,2016年夏天,学校正式竣工,学校是以她侄女伍鸣的名字命名的,伍丽天则是学校的名誉校长。

2016年到2017年,伍丽天曾前后去过学校两次,每次去学校,伍丽天最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所以她不住学校安排的宾馆,就住在学生宿舍。

第一次,伍丽天一连住了半个月;第二次,她带来了自己新出版的画册,老年后,伍丽天渐渐爱上了画画,每一幅画无不展示着这位老人坚强、乐观和爱美的个姓。

伍丽天那次捐赠了一批画册给学校,她希望孩子们从小就应该陶冶情操,锻炼和培养艺术的鉴赏能力,去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有助于他们更健康的成长。

在学校,伍丽天和孩子们聊天谈心,教他们画画,还给他们发奖学金,一次就是几千元,孩子们的心目中,上海来的伍奶奶是如此和蔼可亲。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伍丽天每次来学校,都要经历怎样的长途奔波,更不知道的是,带着各种礼物来学校的伍奶奶,她每天的伙食费只有10块。

为了孩子,抠门已经成了伍丽天的日常习惯。

我愿意满脑子都想着怎么给孩子攒钱

2016年7月,袁晓辉第一次见到了伍丽天伍奶奶,彼时小学刚刚竣工,伍丽天被邀请去参加落成典礼,袁晓辉和几名老师,专程到九江去接伍丽天。

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伍丽天竟然是从绿皮车走下来的,后来她告诉袁晓辉,自己坐的还是硬座,就因为硬座最便宜,动车太贵。

伍丽天此时已86岁,很难想象她一个老人在旅途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对自己如此抠门,可一旦面向孩子们,她又立刻大方起来。

典礼当天,伍丽天就跟袁晓辉校长签订了长期的协议,奖学金和助学金,她每年会按时定额资助,家庭困难和品学兼优的孩子都有份。

活动结束,学校要安排车把伍丽天送到都昌县城,他们想把老人安排住在县上最好的宾馆,以表感谢。

伍丽天谢绝了,她要住在学校宿舍,跟孩子们在一起。“房间里有张床就行,宾馆开销大。”

就这样,伍丽天第一次在学校,和孩子们住了半个月,返回昆山时,学校专门安排了老师护送伍丽天,到了老人家里,那位老师不禁泪流满面,50平米的房子,家具都是旧的,极其简朴甚至显得寒酸。

其实,这位老师不知道的是,家里所有的家具,都是伍丽天平时捡回来的。

第二次去看孩子,伍丽天依旧坐的是普快硬座,她在后来曾说起过,自己愿意给孩子们攒钱,因为每次闭上眼睛,孩子们的样子就会在眼前晃动。

每天10块钱的伙食费,多年来雷打不动,因此菜泡饭就成了伍丽天的固定饭食,简单、便捷,关键是便宜,每个月,伍丽天只给自己预留300块生活费。

除了吃饭,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几乎就没有开销了,伍丽天是老年人,很早就办有免费的公交卡,所以她短途出行,从来都是挤公交和挤地铁。

这也是为什么,2021年初的那天夜里,她因为坐错站出现在火车站附近,而从昆山到上海,每次去看病,伍丽天都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

即使再不便再累,伍丽天一直坚持着,而且多年资助学生捐建学校,从来没有想过去大肆张扬,1月21日的那个夜晚,要不是因为迷路被民警发现异常,外界依旧不会知道这位九十多岁老人的光辉事迹。

被媒体报道后,更多的记者和采访纷至沓来,伍丽天显得很平静,她表示自己的捐助会持续下去,直到自己走了的那一天。

她还用萤火虫光来形容自己的捐助,力量虽然有限,但只要聚集起来的光越来越多,就能照亮整个世界,最终,便能实现她小时候最爱唱的歌曲里的那句“天下大同”。

伍丽天还说,自己其实想过到山区学校支教,但实在是因为岁数不饶人,所以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并没有做什么伟大的事,是孩子们给了我更多。”

伍丽天有着金子一般的心灵,多年来她力所能及的发光发热,不为自己的生活,只为那些孩子的将来着想。

这份执着和至善至美,带给世人的是感动,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又不仅仅是感动。

毕竟,眼下这个世界,有太多人愿意为了自己而更精致的去活着了,像伍丽天这样粗劣的去生活,把精致的学习环境乃至未来留给孩子,实在是不多见。

诚然,每个人追求自己更好的生活并不为过,但伍丽天老人却能让我们每个人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即我们每个人活着,究竟能否创造意义?

伍丽天用十几年如一日的行动,告诉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意义的创造不在于大小,在于我们对善和美好的坚持。

也正是因为,有像伍丽天这样被不断积累的善和美好的存在,我们的文明,我们文明延续下去的价值乃至意义,才能愈加稳固。

伍丽天老人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我们整个社会,应该让这份光亮接续下去,因为,这将是我们整个社会前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