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结果,从数字微展览、工作案例、视频微课三类作品中遴选产生了251件优秀作品。“国学史园”知识竞答优秀学员电子学习认证证书,可关注“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查询、下载。
1.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创承文脉”高校主题数字微展览联展遴选名单
2.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铸魂润心”文化育人创新工作案例遴选名单
3.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百物匠心”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课遴选名单
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创承文脉”高校主题数字微展览联展遴选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共51件)
序号 作品名称 学 校
1 “春夜喜雨,雪中抒怀”——二十四节气线上微展览 中国农业大学
2 行走中国 中国传媒大学
3 数字校史馆 北京科技大学
4 “有相之道”——泥人张世家作品展数字微展 天津大学
5 生命意义展厅线上展厅 天津医科大学
6 院士成就展示馆 天津中医药大学
7 曲格平文化馆线上展厅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8 河北博物馆3D展览馆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9 红色网络展馆“描绘峥嵘岁月,奏响中华精神”手绘作品展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10 “弦歌不辍 感恩奋进”主题数字微展览 内蒙古大学
11 靛蓝视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数字博物馆 大连民族大学
12 茶啊冲印象数字虚拟展馆 长春人文学院
13 白山黑水育华魂:嫩江流域文明虚拟展厅 齐齐哈尔大学
14 “中国建筑与建筑文化”虚拟展厅 同济大学
15 文心万象 艺承风骨——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与艺术数字展 上海交通大学
16 吴地雅韵H5 无锡学院
17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大运河上的中华文明轨迹 南京师范大学
18 何以中华——《金陵十八景图》中的视觉艺术 南京林业大学
19 “瓷脉相承·数字扬辉”古陶瓷文化微展览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20 止战之歌——AI复原古兵器元宇宙展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21 “造物之美”高校主题数字微展览 浙江大学
22 红皖印记——数字绘史之旅 安徽师范大学
23 天下一统,四方攸同——从远古到秦汉的“何以中华” 安徽大学
24 人类博物馆馆藏货币数字化展览 厦门大学
25 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 福建师范大学
26 胡先骕纪念馆数字展馆 江西师范大学
27 经纬华章 织韵传承——国家纺织面料馆德州学院分馆数字微展览 德州学院
28 文学博物馆——红色文学魂 鲁东大学
29 河南省博物院中原古代石刻艺术馆 黄淮学院
30 云游红旗渠—红旗渠虚拟展览云端游 安阳师范学院
31 科数耀文脉 河南师范大学
32 生长的红岩:大型文学艺术与情境式文献展 华中农业大学
33 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线上虚拟展厅展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4 千年湖湘——湖湘文化数字虚拟展厅 湖南大学
35 文化·传承——湖南非遗民间美术技艺作品展示暨美术教育实习成果展 湖南科技大学
36 “筚路蓝缕启杏林,百年峥嵘育英才——近代广东中医教育专题展”数字云展览 广州中医药大学
37 中华战舞,英歌燃魂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38 《银信乡音》数字化作品——讲述侨批里的家国情 五邑大学
39 农韵悠长·文脉相承 华南农业大学
40 “侨连四海 华章远扬”华侨华人历史文化云展馆 暨南大学
41 中越友好的历史见证——广西南宁育才学校(越南中央学舍区)旧址线上陈列馆 广西大学
42 “与华相宜 走近渭南”数字文博微展览 西南政法大学
43 川藏公路博物馆数字微展厅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44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从南方丝绸之路到高原丝绸之路 成都理工大学
45 巴蜀佛韵:四川石窟数字纪元 成都大学
46 何以中华——中华文明精神溯源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47 贵州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贵州农牧文化馆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48 藏医药文化展:藏医“曼唐”——医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云南中医药大学
49 “来自东方的毕加索”——中国陕西农民画艺术数字展馆 西安交通大学
50 “智绘非遗 焕彩长安”数字微展览 西安理工大学
51 西域书法数智展览馆 新疆艺术学院
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铸魂润心”文化育人创新工作案例遴选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共100件)
序号 作品名称 学 校
1 话中轴·语世界 北京外国语大学
2 依托“铁人精神训练营”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 传承红色基因,以太雷精神激励青年挺膺担当 天津大学
4 弘扬恩来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原创话剧《周恩来回南开》文化育人工作案例 南开大学
5 铭记红色印记,传播红色文化——构建城建类高校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新模式 天津城建大学
6 新质生产力助推红色文化的新活化传承 ——声传红迹“12345”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实践 天津师范大学
7 弘扬两航起义精神 践行民航文化育人 中国民航大学
8 赓续红色血脉 长征精神实践教育探索 河北科技大学
9 大思政视域下“艺术党课”红色文化浸润工程 河北经贸大学
10 三石载道,以文化人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1 红色Citywalk 用党的光辉历史照亮青年成长之路 山西财经大学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太行红色民歌传承基地建设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3 打造北疆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内蒙古科技大学
14 以红色校史“活教材”打造立德树人“强磁场” 大连理工大学
15 厚植红色财经文化底蕴 构建红色育人立体化格局 东北财经大学
16 实施“12345”工程 打造红色文化思政工作品牌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17 经典润乡土,遍开红杜鹃 辽东学院
18 筑梦红土、红色领航 沈阳体育学院
19 共同破译《天书》密码——基于抗战时期文物南迁故事的互动推理剧 吉林大学
20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吉林财经大学
21 以行走的思政课“铸魂润心” 以坚定的爱国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东北林业大学
22 构建“航天科普+航天思政”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模式 打造具有强大引领辐射能力的文化育人平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3 老友青年:赓续红色基因,搭建“文化互哺”的青老互动桥梁 上海交通大学
24 四活四聚焦——构建具有南师特色的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 南京师范大学
25 口述历史传承抗美援朝精神 培根铸魂创新爱国主义教育 江苏师范大学
26 数字化保护民间烈士纪念碑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27 五措并举,传承红色基因 东南大学
28 “致敬英雄”无锡市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项目 江南大学
29 传承·坚守·奋进——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培育时代新人 中国矿业大学
30 “岛上的思政课”——构建高校新时代爱国奉献精神文化育人新模式 南京艺术学院
31 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 林声课堂——红绿交叉交融 以史铸魂育人 南京林业大学
32 戏曲舞台传递红色力量 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江苏大学
33 创新“333”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打造行走的“红柚课堂”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4 乡村有个博物馆:在探寻乡村振兴中感受红色文化 浙江海洋大学
35 不忘初心 以美育人——黑白剧社“戏剧+思政”引领育人新风尚 浙江大学
36 学习红色历史,践行金融报国 合肥工业大学
37 追踪碑文流年·探忆革命岁月 安徽师范大学
38 “四剂良方”助力红色育人“增鲜提味”——以崇武解放军烈士庙打造双拥模范教育基地名片为例 福建商学院
39 原创话剧《长汀往事》 厦门大学
40 “一体两翼三支撑”打造“嘉庚精神与时代同行”文化育人金名片 集美大学
41 构建红色校史文化“123”工作矩阵,全力打造立德树人“红色引擎” 福建理工大学
42 追溯红色诗词 赓续红色基因——红色诗词赋能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案例 赣南师范大学
43 红色文化培根铸魂 “美术思政”启智润心 景德镇陶瓷大学
44 “艺心向党·实践铸魂”——“红色+艺术实践”文化育人创新工作案例 南昌师范学院
45 以井冈山精神铸魂育人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46 井冈山大学以“红色+”理念提升励志教育质效的实践探索 井冈山大学
47 “四链”互嵌,“四能”互融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48 用好用活“江西红”上好上新“大思政课” 华东交通大学
49 文化润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农业大学
50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曲阜师范大学
51 基于艰苦奋斗“石油本色”,厚植家国情怀“爱国底色”的“校史+”育人体系构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52 深化“六艺育人”工作体系 探索“艺术+”教育融合新路径 山东艺术学院
53 弘扬新疆“沙海老兵”精神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54 “一体两翼五协同”推进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齐鲁工业大学
55 依托《共产党宣言》主题馆 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新高地 山东交通学院
56 《中原红色之旅》14集系列短视频 商丘师范学院
57 “绘声绘色”红色精神育人品牌 郑州大学
58 河南木版年画传承创新工坊——美育浸润 河南师范大学
59 春雷话剧社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60 深耕党史资政沃土,启智润心希望花朵 河南工业大学
61 《你好,恽代英》沉浸式文化艺术体验 华中师范大学
62 传承使命立心立德 勤学笃行兴船报国——“黄群班”党团班一体化工作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
63 金秋诵经典,雅韵传文明——“金秋雅韵”文化育人实践 华中农业大学
64 融合传播红色基因,点燃育人铸魂“红色引擎” 武汉工程大学
65 行走的力量 湖南开放大学
66 传承雷锋精神 厚植学生成才土壤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67 小故事 大思政——中南大学“小马言马”青年宣讲创新工作案例 中南大学
68 以“本”为本 舞台育人 长沙师范学院
69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创新港澳学生培养模式——“红色暨南 薪火相传”文化育人活动 暨南大学
70 构筑“红色文化育人四乐章”模式 铸魂润心立德树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71 大型舞台情景剧《青春印丰碑》 广东工业大学
72 画中有话:红色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广州美术学院
73 匠心打造红色文艺精品,推动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大思政课” 五邑大学
74 以“布衣院士”初心故事铸魂润心 华南农业大学
75 用好“三红”文化根基 厚植立德树人红色基因 岭南师范学院
76 厚植廉洁文化,育时代新人 东莞理工学院
77 重温历史·体验生活·参与生产——东江纵队文化实景育人实践案例 惠州学院
78 “四融四全”: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涵养“大思政课” 广西大学
79 以“社区+”模式赓续革命精神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80 弘扬琼崖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聆绘讲录”四“味”一体育人实践探索 海南大学
81 以人为本、红岩赋能,打造“五法并举”思政育人新范式 西南政法大学
82 新时代“五融一体”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西南大学
83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打造一堂有温度的特色思政课 重庆大学
84 三全育人赓续红色基因 铸魂润心培育时代尖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85 新时代“红色文化+”打造兴农报国文化育人新样板 四川农业大学
86 红色基因代代传 培根铸魂育栋梁 西昌学院
87 十载携手传薪火 赓续荣光谱新章——“红色传人培育工程”之为红军守墓的校友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88 格桑花开,红满高原 西南民族大学
89 “文化传承、匠心育人”新时代特色学徒制文化育人工作案例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90 擦亮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品牌 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91 探索四三育人新模式 构建红色育人新路径 贵州师范大学
92 “一馆一剧两课堂一周一月一网站”:张桂梅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丽江师范学院
93 原创话剧《张培英》 普洱学院
94 理响边疆,红心铸魂——以理论宣讲深化红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的创新实践 云南民族大学
95 弘扬西迁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西安交通大学
96 实施“一十百千万”实践项目,构建立体化劳模文化育人新格局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97 赓续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98 《黄河大合唱》研究中心 西北民族大学
99 红马筑梦 微光成炬 以“德治 法治 自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100 “语”润边疆·“青”心聚力红色筑梦实践团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百物匠心”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课遴选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共100件)
序号 作品名称 学 校
1 太极载物 文化立身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景泰蓝艺术鉴赏与创作 中国农业大学
3 传统插花:永不凋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林业大学
4 花样踢毽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课 北京大学
5 龍井问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之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 天津商业大学
6 坚持守正创新 赓续非遗之美 南开大学
7 指尖生“花”——走进马氏花丝镶嵌 天津理工大学
8 岁月缝华 天津师范大学
9 非遗里的剪纸——京杭二十景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10 非遗舞蹈进课堂,民族文化润心灵——非遗文化进校园“昌黎地秧歌”特色视频微课 燕山大学
11 匠心传承非遗景泰蓝技艺 廊坊师范学院
12 品味非遗——旗袍设计之美 河北经贸大学
13 髹漆自得——中国传统漆艺的融媒体传播实践 太原理工大学
14 器以载艺——大同铜器制作技艺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
15 传承古法炮制技艺 赓续中药传统文化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16 非遗筑梦 青春传承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17 北疆非遗 匠心传承 内蒙古大学
18 “满族刺绣”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课 大连理工大学
19 舞动非遗:校园里的高跷秧歌梦 辽宁大学
20 非遗传承 让“泥”好看 大连民族大学
21 传承非遗,百物匠心——孝义皮影 鲁迅美术学院
22 传非遗技艺 续文脉流长 吉林大学
23 “匠心传承·非遗新韵”鱼皮画技艺传承视频微课 哈尔滨工业大学
24 与“理”一起,剪艺中华 上海理工大学
25 中国音乐文化史:“江南丝竹”的传统与当代 上海交通大学
26 指尖上的芳华 南京大学
27 生命涟漪:非遗文化与运河的情感记忆 苏州大学
28 刀刻岁月 砖上春秋——苏派砖雕的数字传承与创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9 掐丝之光 青春传承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30 方寸博雅 篆情匠心 常熟理工学院
31 中华五禽操:跨越时空的融合创新传承 江苏师范大学
32 以经贸非遗为笔,绘就中国梦画卷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33 雕版印刷——中华文化经典传承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34 非遗正青春——传承南通灯彩技艺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35 “锦”彩纷呈——云锦非遗文化在现代文创中的创新设计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36 璀璨千载 漆艺流光 宁波大学
37 安徽繁昌民歌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 安徽师范大学
38 剪出民间精彩,传承非遗之美 安庆师范大学
39 “萤守非遗,智启匠新”非遗传承宣传微课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40 古艺新生:中国古船工艺的非遗传承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41 刀尖上的非遗技艺——精刻蛋雕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42 指掌乾坤——闽台掌中木偶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引领者 厦门大学
43 非遗“绽”新姿·采茶“润”心甜 赣南师范大学
44 中国戏曲之美 南昌大学
45 针线如笔墨,纸上绣江山,艺韵传千古——非遗宣纸刺绣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46 山歌越千年 文脉永绵延 华东交通大学
47 可爱的中国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48 高校“非遗”传承 师生携手“双创” 德州学院
49 流光溢彩 山东理工大学
50 一本古籍的前世今生——中医药古籍活化利用视频微课 山东中医药大学
51 龙鳞装探秘 山东大学
52 “釉色万千,瓷上风华”——釉上新彩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53 指尖上的非遗——胶东剪纸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54 苍茫之韵——探寻内蒙古长调民歌的非遗瑰宝 北京交通大学
55 小剧种 老故事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56 文武双拳——陈家沟的太极故事 郑州经贸学院
57 百物匠心——黄河澄泥砚非遗技艺传承创新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58 烛光里的回忆“苏奇灯笼画”进校园 安阳学院
59 陶瓷古韵 非遗新篇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60 遇见宝藏家乡 河南科技大学
61 楠管声声入心来——传楠管之声、扬非遗之美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62 交“襄”辉映 “布”步生花——枣阳粗布纺织技艺之传承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63 窑火幻化溢流彩——非遗技艺高温颜色釉的传承创新之旅 武汉科技大学
64 菊花石砚非遗纪录片 湖南大学
6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与创新 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66 设计之美,赋能非遗竹编传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67 盛开在陶瓷上的诚信之花 湖南工业大学
68 赋木之灵气,铸匠之心舞——以舞蹈演绎广式木雕文化的独特魅力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69 鹤歌鹤舞展示“非遗技艺”,青春力量焕新“非遗传承”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70 我绣我心——广绣传承的守与创 暨南大学
71 粤韵芬芳 活化传承 广东工业大学
72 师傅 广州美术学院
73 工巧心传·物智新启——《天工开物》非遗技艺的数智化演绎探索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74 藕遇——非遗技艺藕丝编织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75 漆志传承·漆彩流觞——流漆技艺 广东培正学院
76 精粹非遗美 电亮职教光——行走的思政课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77 “香哩”颂党恩 非遗共传承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78 匠心传承、守正创新——《智慧传承·黎族船型屋》创新视频微课 海南师范大学
79 川剧表演艺术——绝技绝活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80 茶香千年·非遗艺境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81 千年匠心话蜀锦 非遗传承谱新篇 西南民族大学
82 回家过年 四川大学
83 盐工号子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84 “朝华夕‘绣’”——彝绣数字化非遗保护与传承项目 西南石油大学
85 第二课堂示范课程“匠心非遗,经典华章” 西南交通大学
86 承嬗离合·笙生不息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87 民族管弦乐合奏课——贵州民族交响音画《端节》 贵州大学
88 刺绣活化石、穿在身上的史书——马尾绣进校园 贵阳学院
89 “云上”青春学艺人 云南大学
90 桐香竹韵:探寻傣族油纸伞的魅力 德宏职业学院
91 马关县阿峨新寨版画 文山学院
92 礼敬传承文化韵,珐琅匠心映新篇 滇池学院
93 安塞腰鼓 延安大学
94 艺工融合连古今,文化自信育新人 西北工业大学
95 古乐今韵——西安鼓乐传承纪实 陕西师范大学
96 匠心塑遗——非遗面塑文化传承践行者 兰州工商学院
97 传统音乐——青海花儿仓啷啷令《雪白的鸽子》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98 “纸”为传承 “剪”出精彩 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99 草原之声 新疆艺术学院
100 蒙古族肩元素单一动作训练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