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引發社會輿論強烈質疑。
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引發社會輿論強烈質疑,連日來不但在政商界掀起討論和思考,越來越多市民了解事件後都表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人人有責,企業行為也不例外。市民說,當前所有人都感受到世界正發生巨大變化,在大風大浪中,與國家同舟共濟,企業家才受人尊重。
有在2019年黑暴亂港時受害的市民表示,「沒有國家作強大後盾,香港社會如何安定發展?香港企業又如何能夠安心賺錢做生意?」他們對有關企業的表現很失望。\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對於黑暴亂港,許多市民記憶猶新。當時香港社會持續遭受嚴重破壞,一個個市民無辜被打,幸好中央及時出手,撥亂反正,今日的香港才有穩定發展的環境。
「聽聞長和要把碼頭這樣重要的戰略資產賣給美國,我感到十分震驚!」黑暴期間,曾因為公開支持警察、被暴徒揚言要「裝修」的銀龍咖啡茶座老闆李凱瑚說,社會安定才能好好做生意,黑暴讓她意識到外國勢力為了打壓中國發展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對於小市民而言,巴拿馬運河或許過於遙遠,但近年中美關係緊張,若交易最終達成,這些碼頭或成為美國阻撓中國發展的武器,也可能對香港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商人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要與國家同舟共濟,才受人尊重。
交易涉戰略資產需審慎
香江聚賢法律專業人才委員會主任陳子遷是五年前黑暴受害者之一,他表示,近年美國不斷打壓中國,但中國人民沒有跪低,自發團結在一起。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航運的咽喉要道,美國對那裏早已虎視眈眈,一旦落入美國手中相信對於全球航運、進出口、物流等產業產生巨大影響。美國不時企圖用一些手段阻撓中國發展,不少香港企業也受到牽連,希望長和可以從長遠的角度評估這宗交易。
香港消防處救護員會主席張俊傑認為,現代社會的國家利益早已突破傳統領土範疇,基礎設施、數據安全、產業鏈話語權等新型戰略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巴拿馬運河作為全球貿易咽喉,其運營權變更對國際物流格局的影響值得關注。
張俊傑強調,企業逐利本屬正常,但涉及戰略資產時可能需要特別考量,需要建立更精細的公共利益評估機制,例如應否優先考慮將資產售予中國國企。
青年民建聯航運小組組長張敬龍指出,美國經常批評他國「破壞秩序」,但事實是,它正在逐步將全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據為己有,然後用「市場化」的說辭合理化其地緣霸權。這宗港口交易看似普通的併購,但可能是對全球經濟秩序與地緣政治結構的深層次改寫,大家不能對此掉以輕心。「我們不能再對這些霸凌視而不見。」
或將失去內地市場信任
在事件中,有人引用「在商言商」的說法,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日前表示,李嘉誠及長和出售包括巴拿馬兩港口在內的全球43個港口引人關注,其中的巴拿馬港口關係到中國的全球商業安全。對此,長和用「在商言商」作為擋箭牌,其實並不是在商言商,沒有全球招標,也不是價高者得。
白明的言論得到許多網民贊同,網民「觀象知遠」認為,商業賬再精明,也不及國家的大賬。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已明說,特朗普視巴拿馬港口為「遏制」中國的關鍵棋子,甚至考慮武力介入。一旦交易完成,美國隨時可以對中國商船限流、加費,甚至切斷關鍵航道。如果不顧一切完成交易,有關企業失去的將是內地市場的信任和難以洗刷的罵名。
過往成功離不開祖國支持
自稱潮汕人的網民「萌寶寶6X8x」表示,潮商以「紅頭船精神」立世,昔日先祖闖蕩南洋,縱隔重洋仍心繫故土。考慮到全球供應鏈重構之勢,港口是國家經濟命脈,若將戰略資產賣給他國,恐令海上絲路百年基業受制於人。美方近年頻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資,實為遏制中國發展之連環計。
網民「范大人觀天下」表示,李嘉誠在商業領域摸爬滾打多年,正是因為背後有祖國作為支撐,有香港這片土地作為根基,他的商業集團才能在海外開疆拓土。李嘉誠在商業領域奮鬥了一輩子,建立起了龐大的商業帝國,可這一次,他面臨的不僅僅是商業上的困境,更是一場關乎家國大義的嚴峻考驗。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一事連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27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一事提問。
郭嘉昆回應表示,「有關具體情況建議你向中方主管部門詢問。作為原則,我想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
港澳辦網站轉載大公報文章
正在海南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外交部原副部長、原駐美國大使周文重,在會場被記者問到對有關交易的看法。周文重指出:「你要看外交部發言人的講話,任何商業行為都要考慮到國家利益。」
《大公報》連日來刊發多篇評論文章和新聞綜述,廣泛報道香港社會各界對長和交易的看法。國務院港澳辦、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網站26日、27日一連兩日轉載《大公報》兩篇新聞綜述。
26日的文章以《營商不顧國家利益,終究會自毀基石》為題,傳達社會各界呼籲,希望有關企業不要執迷不悟,應當挺起胸膛面對美方施壓,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文章綜合社會各界輿論指出,有關企業在美國脅迫下出賣港口運營權,其實是短視的行為,助長了霸權主義的氣焰,只會為世界帶來更多的矛盾和衝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企業家既要算好企業財務的小賬,更要算好國家發展的大賬。
27日《大公報》綜述題目為《企業面對霸權霸凌,應與國家站在一起》,報道引述國際商務專家的質疑,認為有關交易並不符合「逐利」的商業邏輯,長和在極短時間內決定以低價將港口出售給美國財團,連西方媒體都驚呼「撿到了便宜」。報道希望有關企業面對美國的霸權和霸凌,更應該選擇和國家站在一起,堅守公道正義,體現應有的責任擔當。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海南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時,再次就事件被傳媒追問。李家超重申,「上次已和大家說過這件事。」李家超上周曾就事件表達三點看法。第一,社會就事件有很多議論,這反映社會對事件的關切,這些關切值得重視。第二,特區政府要求外國政府為企業,包括香港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環境,反對在國際經貿關係中使用脅迫或者施壓的手段。第三,任何交易必須符合法律和規則的要求。特區會依法、依規處理。
交易或迎变数?关键时刻,黑石集团高层找上中方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港口不仅仅是船只停靠的地方,更是国家之间角力的平台。李嘉诚旗下的长和实业将于4月2日把43处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目前距离最后的交易日只剩6天时间。这桩交易之所以吸引眼球,除了涉及巨额资金之外,还因为它背后隐藏着国际博弈的玄机。
巴拿马运河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连接东亚与北美的重要航道,21%的中国船只都要经过这里。如果这个关键节点被美国资本控制,甚至落到特朗普政府手里,中方无疑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在这关键时刻,黑石集团高层就找上中方。3月24日,中国高层在钓鱼台会见了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这一动作不仅是出于对李嘉诚交易案的高度关注,也可被视为中美进行新对话的重要铺垫。
为何是黑石?与贝莱德密切的历史渊源,使得这一选择显得意味深长。黑石集团不但在全球商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曾经还是贝莱德财团的母公司,双方联系不是一般的深。这让人不由得猜测,中方此举意在撬动美国商界的核心人物,以国家战略入手,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空间。
值得玩味的是,苏世民不仅是商界翘楚,更是特朗普的亲密盟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与中方的互动显然超过了单纯商业交流的范畴。苏世民表示,黑石集团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愿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为推动美中经贸合作发挥积极作用。这次会面很可能意在化解即将上演的港口争夺战,再度证明,在国际舞台上,经济与政治从来都是两股交织的力量。
港口出售事件已经在香港股市上激起波澜,长和实业的股价在连续下挫,市值蒸发超300亿港元,这说明投资者的担忧情绪正在蔓延。另一方面,《大公报》等媒体频频发声,对李嘉诚家族的批评毫不留情,称其“没有腰骨”,这样的舆论压力加剧了事态的发展。而中远海运港口也表态,暗示有兴趣参与美洲和非洲的港口业务,这一举动或许成为阻击贝莱德扩张计划的潜在力量。
商场如战场,而外交无疑是更高层级的竞技场。在此过程中,中美双方都在不断试探彼此的底线。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限制制裁已显成效,令特朗普的支持者基础受到了冲击,美国内部政坛因此更加动荡。从当前事态发展来看,即便交易看似顺利推进,但尚未签字的合同仍留有余地。关键问题还在于,这是否会触发国际上的反垄断审查,尤其是在欧盟等经济体关注下,贝莱德能否最终接管这些港口并非铁板钉钉。更何况,美国内部对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已经出现反对声浪,如何在平衡国内外的各种利益关系上,特朗普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尽管现状扑朔迷离,但中美关系的复杂交织使得任何单一事件都无法孤立存在。在我看来,李嘉诚正站在十字路口,他的每一步都牵动着更大的棋局走向。而中方则凭借这次会晤,在博弈中占据了更多主动。总体而言,我们所见到的不仅仅是一桩港口交易,而是一次深度的国际关系互动,随着倒计时的步伐逼近,事情的每一个变量都可能带来重大转机。未来6天,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实则暗流涌动。只要美国在反制措施上有所收敛,中美就能可能找到妥协的空间,从而解决因港口交易所引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