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至13日,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澳门进行为期六天的考察调研。其间,夏主任于5月12日与澳门工商界人士座谈,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重要讲话精神,就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强国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向港澳工商界提出「4点希望」。
商界与国家、商界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地方治理兴衰的永恒主题。任何企业都在当地的政策和规管环境下营运,如果无视这些外部条件的限制,实难言成功。夏宝龙指出,「资本无国界,商人有祖国」。事实上,香港大部分成功的企业集团都在改革开放初期投资祖国大地,在见证祖国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为祖国的繁荣作出贡献。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夏宝龙认为港澳工商界肩负着极其重要的时代责任,并提出「4点希望」:一是发扬斗争精神,团结一致爱国护港、爱国护澳;二是坚定发展信心,扎根港澳继续做大做强;三是发挥自身优势,突出重围扩大开放、拥抱世界;四是面向海外讲好港澳故事,旗帜鲜明唱响港澳、唱响中国。
中央期许要求一脉相承
夏主任对工商界的期许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2023年12月,他在全国港澳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表示,香港工商界要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今年1月,他在全国港澳研究会的专题研讨会也提到,工商界「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展现更强烈的爱国情怀,要体现『烈火金刚』的坚强品质,积极探索新产业、新业态」。
为贯彻落实夏主任提出的「4点希望」,港澳工商界应齐心聚力,共同思考「投资什么?投资哪里?如何投资?」三个重要问题,笔者在此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首先,工商界应该「投资什么」?夏主任表示,港澳地区要精准把握自身优势与国家需求的结合点,充分挖掘港澳优势和资源禀赋,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在投资和产业布局上,要紧扣国家战略所需,积极调整方向。港澳工商界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入,如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集聚,形成新的产业生态。这不仅能够提升港澳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使港澳从传统的产业角色向更具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环节转变,还能为港澳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工商界应该「投资哪里」?香港未来的发展重点肯定是北部都会区。横琴、前海、南沙、河套重大合作平台以及北部都会区等建设,是具有「一国两制」特色的高水平开发建设。北部都会区对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它将改变香港长期依赖传统领域的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为香港经济注入崭新的动力与活力。这里不仅汇聚了大量的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企业,还得到了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香港的金融机构可凭借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结合深圳的创科环境,为湾区的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不仅提供风险投资和投后管理,还包括企业战略规划等专业支援,助力这些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同时,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内地企业深度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创科产业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撑。北部都会区的浓厚创新氛围也有望吸引更多在外的港澳人才回流发展。港澳可大力引进海外高精尖紧缺人才来到本地,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
基建投资不是简单「商业行为」
最后,工商界应该「如何投资」?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澳门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毫无约束,法律管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谓「在商言商」而完全无视法律和国家安全的规定,是站不住脚的。在完善营商环境方面,特区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包括通过《竞争条例》打击垄断行为,而各种牵涉国计民生的企业例如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无论在资产回报率和价格方面都要很严格的规定。
在中美正在进行可以说是「无硝烟的战争」当前,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要思考自身的行为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还是添烦添乱甚至是出卖国家利益。近月有关长和集团拟出售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重要港口在内的全球多地资产,引起广泛关注和激烈批评。基建投资从来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无论购入和出售都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同意。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海运的关键「咽喉要道」,对于国家的贸易、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相关企业在全球基建投资有数十年的经验,期望他们能做出符合国家安全、发展利益和企业自身未来发展的明智决定。
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