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通过加快补齐服务场地设施、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加强服务标准品牌质量建设等,全面补齐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服务场地设施、服务标准品牌质量、高质量人力资源、数字化赋能等短板。
到2025年,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市场主体倍增,打造一批生活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形成“太原服务”品牌标志,基本构建优质高效、链条完整、结构合理、竞争力强、能级较高、首位度凸显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体系。
改建提升社会便民服务中心
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设置幼儿园、托育点、养老服务设施、卫生服务中心(站)、微型消防站、便利店、菜店、社区食堂以及公共阅读、广播电视和双创空间等。
聚焦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需求,以居住空间改造、设施设备配备、老年用品配置等形式,支持特殊困难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
补建社区“一老一小”、公共卫生、全民健身等服务设施,可依法依规适当放宽用地和容积率限制。确保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公共服务机构,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享受与政府办机构同等的财政补助、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政策。
改建提升社会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公益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餐饮、家政、托幼、老人看护、维修等居民生活服务。开展生活性服务业“领跑者”企业建设。
建设一批高质量劳动力培训基地,推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三级综合专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探索“5G+远程医疗”“信用+医疗”等场景应用。
推动打造中部“夜经济”标杆城市
建设业态丰富、品牌汇集、环境舒适、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贸消费集聚区,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服务场景和示范项目,加强特色商业街区、旅游休闲街区和小城镇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钟楼街高品位步行街、方特主题乐园、晋阳里等消费新地标,加快发展“夜经济+假日经济”带,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步行街。
推动打造中部“夜经济”标杆城市,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夜间消费文化IP。发展首店经济,引导主要商圈和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集合,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五市消费跨区域发展,打造“烟火气”集聚区。
持续打造西山生态文化旅游名片,建设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晋阳湖公园二期建设。纵深推进山西晋商博物院、太山、双塔公园、太原古县城等景区“创A升A工程”,不断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
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红色旅游点、乡村旅游示范村、黄河人家、太行人家、遗产展示馆、乡村记忆馆,强力推进文化旅游要素建设。
建好用好东、西山旅游公路,设置旅游驿站、服务区、观景台等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鼓励托育机构跨区联合、资源共享
重点推进一批康养社区、康养乡村、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旗舰龙头企业,打造融休闲、养生、养心、养老、旅居、医疗、护理为一体的康养产业,重点推进万柏林区泰康长寿社区等项目。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强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实现每个县(市、区)有一所综合性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供养工程,通过举办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等方式,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实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1515”工程,推广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到2025年,全市打造10个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发展50个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建成10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500个社区食堂。
大力发展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实施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托育试点示范工作,力争全市试点托育机构达到300个以上,示范托育机构达到30个,完善社区托育服务骨干网,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市场供给。
鼓励托育机构跨区联合、资源共享,发展异地互动托育,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托育机构。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岁至3岁幼儿。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开发“一老一小”公益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全市老年健康、婴幼儿照护提供服务。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实习生 申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