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俄总理访华成果丰硕,中俄经济合作有望再上新台阶

李莹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助理研究员

5月24日至25日,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率领高级别代表团访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李强总理分别与米舒斯京举行会谈。中俄两国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包括服务贸易、粮食输华检疫、体育合作和专利审查等。

在全球局势不稳定、不确定的背景下,中俄双方深化经济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两国合作向高水平发展,不断丰富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同时也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发展动力。

落实元首共识的重要举措

2022年3月,在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签署了《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明确了中俄经济合作的八大重点方向,包括推动双边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互联互通物流体系,提升金融合作水平,巩固全方位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矿产资源合作,推动工业合作提质升级,保障科技合作高水平发展,深化农业合作等。

米舒斯京此访,旨在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双边务实合作走深走实。他在上海出席中俄商务论坛时表示,西方的制裁未能摧毁俄罗斯经济,中俄加强合作将对两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米舒斯京提出了俄方在深化双边经济合作方面的主要关切和期待。他表示,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有望增加至2000亿美元。其中,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俄方“无条件的优先事项”。他指出,2022年,中俄贸易有近三分之二是以本币结算方式进行的,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双边金融合作,加强经济主权。俄方准备大幅增加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双方有必要简化农产品市场相互准入,共同加强粮食安全。此外,他还提出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中俄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习近平在与米舒斯京会谈中指出,中俄合作空间大、前景广、动力足。双方要继续挖掘合作潜力,提升经贸投资合作水平,健全双边合作体制机制,巩固和扩大能源、互联互通等合作基本盘,打造更多新的增长点。展望未来,中俄经济合作有望进一步提质升级,再上新台阶。

高层交往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多层次合作机制保驾护航。多年来,中俄两国元首互动频繁,政治互信水平不断巩固,为推进双边经济合作提供了战略支撑。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俄在政府、政党、议会间建立了多层次合作机制。其中,中俄总理会晤机制下设立了总理定期会晤、投资、能源、人文、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等 5 个副总理级委员会,以及合作分委会和工作小组,涉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媒体、青年等多个领域。这些机制为推进两国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平台保障,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访华期间,米舒斯京表示,将充分利用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及相关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

内生外源动力助推,双边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中俄两国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多年来,两国坚持平等互信、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多领域务实合作持续稳步推进。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经受了来自西方的全方位“地狱级”制裁,对华合作的意愿和需求上升,中俄双边合作面临新的现实与机遇。2022年以来,中俄在经贸、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29.3%,达到1902.72亿美元。2023年1月至4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41.3%,达731.48亿美元。2023年第一季度,俄罗斯石油、管道和液化天然气、煤炭和燃油占俄对华出口的80%以上。2022年,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增至70亿美元,同比增长44%。在与米舒斯京会谈时,李强指出,将进一步优化双边贸易结构,加强深度合作。

“带盟对接”为中俄深化区域合作提供广阔空间。中俄在推动欧亚大陆和平、稳定和繁荣方面有共同利益。习近平强调,要促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推动形成更加开放的区域大市场,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在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俄方支持推进中吉乌铁路建设、开放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等进一步释放了推进区域合作的积极信号。米舒斯京在此访期间也提到了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加强交通物流体系合作的重要性。

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有望成为未来合作增长点。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俄期间会见了米舒斯京。米舒斯京提出,加强两国在航空航天、机械工程、机床制造、太空开发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表示扩大创新合作将巩固两国的技术主权。中俄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数字人才培养等方面也有共同的合作需求。在此前出台的《关于2030 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发展目标》中,俄罗斯将数字化转型列为五大战略方向之一。在此次出访中米舒斯京特别提到数字技术对于教育合作的重要性。此外,欧盟降低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在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转向的同时,将倒逼俄罗斯加快能源战略调整与转型。中俄在开展低碳能源领域合作,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方面面临新的合作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