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建华)8月29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传来消息,今年山西省12件民生实事中,8件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余4件快于预期、稳健推进。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住建厅、省文旅厅、省计划生育协会、省残联、省红十字会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12件民生实事推进情况。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近年来,山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今年年初,省政府将12件民生实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向全省人民作出庄严承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委、省政府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重实践、建新功的具体抓手之一,突出实事实效,推动民生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12件实事总体进度好于预期、快于序时进度,其中,8件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已经完成的8件中,2件实现应补助尽补助,分别是提高城乡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扶残助学圆梦工程。目前,省级低保家庭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提高20元标准已全部落实到位。实施扶残助学圆梦工程,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在校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按照标准给予全程资助。目前,全省5806名符合资助条件的大学生全部得到资助,发放资金2790.9万元,实现了应助尽助的目标。
另有3件民生实事超目标完成,分别是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工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
今年省、市、县三级调动近300个文艺院团赴农村开展免费演出,截至8月27日,全省已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共免费送戏13329场,累计惠及群众近700万人次。
2023年,省政府继续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纳入民生实事,并将残疾儿童救助年龄由0岁—6岁扩面到0岁—15岁,救助1万名残疾儿童。截至8月29日,已为10949名残疾儿童提供了抢救性康复救助,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实现了应救尽救的目标。
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助力农村消费升级、促进农民创收增收。截至8月25日,全省打造统仓共配一体化示范县20个、建设标准化快递综合服务站200个、完成备案管理行政村快递便民服务点2010个,分别完成年度建设目标的100%、100%、100.5%。今年增加对电商平台销往县域外的农副产品给予每件1元的物流费用补贴,推动农村寄递物流发展,让农产品有个好销路、农民有个好收成。
此外3件民生实事实现全覆盖,分别是2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全覆盖、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今年我省确定在古交市等9个2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各新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这9所特教学校今年上半年陆续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均已完工,正在进行功能区装修及教学康复仪器设备配置工作。9所学校建成后,我省20万人口以上的县将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
省政府将“放心午餐”工程列为民生实事,确定今年在全省284所城区小学推进实施。目前,284所城区小学已全部完成建设改造及相关设备采购任务,并同步实施了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已全部具备学生午餐午休保障条件,秋季学期开学后将全面投入使用,服务学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4万人以上。加上去年已经实施“放心午餐”的275所学校,全省城区有需求的小学“放心午餐”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推动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目前,全省117个县(市、区)“政府所有、公益服务”的零工市场均已建成,实现县县全覆盖,让零工等活不再“站马路”,让就业服务更加有温度。陆续运行以来,累计提供零工岗位9.3万个、服务零工7.5万人次。
新闻发布会介绍,其余4件民生实事快于预期,稳健推进。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排名,截至8月25日,全省100个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项目中12个已完工,88个在建。省级补助资金已下达,市县配套资金已全部落实。
我省今年继续在人流密集场所配置10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总数将达到2823台,同时扩大接受培训人群、持续织密织牢急救网络。今年已培训5.6万余名持证红十字救护员,是前三年的总和。
我省实施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提速工程,今年全省计划加装500部电梯,截至目前,全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已开工564部,已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数量。
今年我省将在每个县建设1所80个—150个托位的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增加1.2万个普惠性托位。目前全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17个县(市、区)全部开工建设,其中主体完工40个。
民生连着民心。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补齐民生短板,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截至2023年7月份,今年我省民生支出占到了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2%,同比增长8.8%。下一步,我省将继续见实见效抓好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在确保今年12件民生实事如期实现、兑现承诺的基础上,围绕“群众急需、发展必须、民生短板、工作弱项”再谋划一批民生实事项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本报讯 在8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投入,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强民生政策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截至7月份,今年我省民生支出已达2695.9亿元,占到了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80.2%,同比增长8.8%,增支217.5亿元,财政资金的高效投入,兜牢兜实了基层民生保障底线。
预算早安排。虽然全省财政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但各级财政坚持民生优先的预算安排原则不变,把12件民生实事作为保障重点优先安排,足额保障,不留缺口。全省共安排资金20.3亿元,按照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省级财政安排12.2亿元、占比60.1%,市县财政安排8.1亿元、占比39.9%。
举措更精准。针对12件民生实事,分类施策、精准滴灌,对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工程等项目增加补助内容,对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等项目扩大补助范围,对城镇社区幸福养老工程等项目增加建设数量,对城乡低保家庭老年人生活补贴等项目提高补助标准,对公益性零工市场等项目推进“县县全覆盖”,从提标扩围、提质增速等不同方面予以保障。
财力保障可持续。主动回应群众需求期盼,注重合理确定民生实事资金的补助范围、补助标准和补助方式,保持民生支出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级财力状况相匹配,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财力安排得以持续保障。
资金快拨付。将民生资金纳入直达资金管理,建立民生实事资金台账,精细建账管理,快速分配下达,资金专门标识,库款专项调拨,根据项目进度及时拨付,保障民生实事资金早到位、早使用、早见效。
渠道更畅通。主动指导市县从资金筹措、分配下达、拨付使用等多个环节细化工作举措,疏通堵点,解决难点,打通民生资金落实“最后一公里”。
使用有绩效。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持续跟踪、密切关注民生资金的支出和使用效果,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估及结果运用进行全要素、全周期管理,确保每一笔民生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将省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承诺落到实处。(尹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