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2月22日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对2022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报告指出,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好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发挥好存款保险的风险处置职能,稳步推进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筹集积累和规则制定工作,推动金融稳定法早日出台实施,健全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
引导银行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报告认为,2022年,金融市场整体运行稳健,参与主体进一步丰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融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要继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宗旨,进一步完善基础性制度,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报告指出,持续发挥LPR改革效能,对LPR报价行报价质量进行考核,促进提升报价质量,更好发挥LPR指导性作用,带动实际贷款利率下降。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引导银行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有效提升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能力,维护存款市场良性竞争秩序。推动经营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积极推进股票市场改革发展。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退出渠道,完善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优化持续监管制度,推动修改《公司法》。加快投资端改革,完善个人养老金投资金融产品的机制,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境外资金投资A股。增强直接融资、并购重组政策对科创企业的适应性和包容度。
进一步发展外汇市场。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扩大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覆盖面,支持贸易新业态创新发展和规范发展。优化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服务,探索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创新优化外汇管理政策,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更好地撬动有效投资。
积极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工作
金融稳定是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报告强调,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配合持续推进立法进程,推动金融稳定法早日出台实施。同时,抓紧推进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的修订工作,与金融稳定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共同形成有机整体,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436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其中包括银行机构3992家、非银机构372家。
从评级结果来看,报告指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风险总体可控。
分区域看,绝大多数省份存量风险已压降,区域金融生态持续优化。福建、贵州、江苏、江西、青海、山东、西藏、重庆、上海、浙江10个省区市辖内无高风险银行,另有13个省区市辖内高风险银行维持在个位数水平。
推进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建设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推进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建设。”报告提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根据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化、金融市场结构和发展演化趋势,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处置体系。优化改进以信贷资产为主的传统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处置体系,建立健全以非信贷资产、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产品为主的新型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处置体系,密切跟踪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创新风险。
此外,在房地产方面,报告提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