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山西11市经济数据公布,看看各市的家底

近日,山西省统计局公布了省内11个地级市2023年经济数据。

数据背后,有何信息值得关注?

本文将从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着手,梳理一下各地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特点。

一、从GDP看:

太原省会引擎作用不足,第二梯队城市活力十足

从GDP总量看,山西省内11座城市排名和去年相比,“很和谐”,没有任何变化。

8872f0c6c81ba1107164c9fafcbac2dc_LOCAL1708349977559K3P3U6D0NO.jpg

16c31e074b48e4892a659424dbdfa932_LOCAL1708349992226HOSE1XK7D6.jpg

(本文图片: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

2023年省会太原GDP为5573.74亿元,增长3.8%,从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来看,太原总量较为靠后,大概约为50名左右,尤其是增速落后,不仅低于全国5.2%的平均增速、山西省5%的增速,在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中仅排名倒数第四,略高于哈尔滨、厦门与昆明。

2023年山西省的GDP为25698亿元,太原只占全省总量的21.69%。从省会的城市首位度看,相比于西安(36%)、合肥(26.8%)等城市,太原占全省比例明显较低,仅高于石家庄、呼和浩特、南京、济南等个别省会。即使在省内各地市,去年太原市的GDP增速也排名在末尾,压力较大。

adec84f19c3fa7a51d6d33d0ab87ae4f_LOCAL1708350023758RSJBNJ2KXK.jpg

一个新的情况是有增量无增速,太原实际增量仅仅为2.57亿元,这是极为罕见的,在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中排名最后。

91accf70a0a74d44279898ca9e727911_LOCAL1708350057061GWL790GWVW.jpg

显而易见,太原发挥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亟待增强。就省会城市而言,沿海地区因为有大港口城市,一般是上演“双城记”,比如浙江的杭州与宁波、辽宁的沈阳与大连,广东的深圳与广州,个别省份比如山东、江苏是三城竞争的三英荟,比如山东是青岛、济南、烟台,这些沿海地方省会首位度较低,反而是良性的。

中西部地区无一例外都是强省会,中部的武汉、郑州、长沙,西部的西安、四川成都,均是人口和GDP占比越来越高,以强核、强省会带全省成为发展规律。

如何摆脱“散装山西”的调侃?山西省、太原市显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近年来,无论是支持太原打造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还是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太忻一体化等省市战略规划,都对太原发挥引擎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山西少数人口净增长的城市,太原提出了创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一个是人口指标,更主要的是提出2027年GDP过万亿,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2023年太原GDP为5573亿元,实现到2027年的预定目标,年均增长要达到16%,难度不小。

30905d3f6c5033b9bdd00cd1643604b8_LOCAL1708350101496T2Z1INI7RL.jpg

29f7f6be44e61f49bc116e1ff3fe4552_LOCAL1708350113940YPBJ4NHJF9.jpg

可喜的是,11地市中,由长治、吕梁、晋城、临汾、运城5个2000亿+城市组成的第二梯队,除了吕梁在2023年因矿难造成煤矿一段时间停产整顿导致增速不高外,其他四个城市GDP增幅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临汾、晋城增幅甚至超过了7%,殊为不易。临汾市,GDP增速达到了7.6%,位列各地市第一位。

GDP总量排名第二、第三的是长治市与吕梁市。从数据看,这两地市传统产业基础较好,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长治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14.7亿元,吕梁市第二产业增加值1593.7亿元,明显高于太原外的其他地市。

值得深入分析的是没有煤炭产出的运城市,GDP增幅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5.6%。在山西不靠煤也能把经济搞上去,这为各地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

二、从规上工业增加值看:

能源行业仍是主要支撑,产业新动能持续壮大

这一项指标能帮助我们从供给端清晰看到各地市经济情况。

7ea4e24a9a0855d455da50100c1533e2_LOCAL1708350135059RF9ZWXALA4.jpg

临汾、晋城、运城、长治、晋中等5地市增速高于全国(4.6%)和全省(4.6%)。

临汾市与晋城市都实现了工业经济较快增长。2023年,临汾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晋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

从门类看,临汾市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晋城市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1%。数据显示,煤炭等重点行业对许多地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战略新兴产业如何?

不少地市的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增速,占工业比重不断提升。

临汾,从新动能指标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2.2%,均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这两年来,临汾市持续外出招商引资,靠增量调结构取得初步成效。

晋城,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战新产业中,新材料产业增长26.3%,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5.1%,数字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增长44.7%。

长治,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33.4%,占工业比重为13.6%,拉动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同比增长47.0%,拉动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吕梁。采矿业增加值下降0.6%,酒的制造业贡献突出。其中,酒和饮料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6%,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洗精煤、焦炭、氧化铝等产品产量则实现数字下降。

各市经济构成全省经济拼图。从各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看,山西主要的工业增加值还是靠煤电,一多半的增加值来自于煤电,这说明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山西还存在着门类少、体量小、产业链短等短板,在新质生产力的布局上,太原等有条件的城市还应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超常规手段超前布局。

三、从固定资产投资看:

总体需求不足压力大,高质量投资成发力重点

实事求是地说,固定资产投资下滑,而且不是增速下滑,是绝对值下滑,这是影响山西2023年GDP增幅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最直接原因。山西省全年固投下滑达6.6%。全省仅有个地市小幅增长,以太原、晋中为代表的5个城市大幅下滑。

e2ac836fbc0eaa7b01a3f873336e47ac_LOCAL1708350183690165GYZBYJ0.jpg

这在各地市经济数据,体现更明显,这一方面暴露出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不强,侧面也是说明了山西产业结构的单一,对煤和房地产依赖过多。一旦煤价下滑、房地产市场低迷,投资就大幅下滑。

多地市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都出现负增长,这主要受到房地产行业需求不足的影响。

尤其是太原、晋中,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下降18.3%、19%。但同时数据显示,随着“保交楼”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正逐步收窄。

这一指标表现较好的地市主要依靠工业投资拉动。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全省第一的临汾,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3亿元,比上年增长4.3%。三大产业均实现增长,民间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表现亮眼,尤其是高技术产业投资14.6亿元,同比增长38.0%。

从三次产业看,运城农业大市和吕梁白酒大市的特征明显。运城一产投资增长最多,吕梁市、朔州市第三产业投资引领增长,朔州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居全省第一位。

制造业投资助推发展明显。如长治全市新能源产业投资完成26.9亿元,同比增长24.4%,拉动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朔州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9%,居全省第一位。据了解,这与长治市、朔州市近年来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产业链密切相关。

个别地市因缺乏支柱产业,压力较大。阳泉市仅二产投资为正增长,其中高技术、新基建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大同市仅一产投资保持正增长,工业投资降幅继续收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4.6%。如何进一步扩大需求,问题摆在这几个地市面前。

当然,除了预期偏弱导致的固投下滑外,部分地市对项目建设不重视也是其中一大因素。在一些地市,对重大项目,尤其是政府主导项目,有“不给不要”之说。

省委省政府显然已经意识到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风险,在之前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主要领导强调,2024年要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并要求各市要上报重大项目,建立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库,进行重点跟踪。

四、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

受煤炭行业影响大,消费市场稳步恢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地方财政的第一本账,能较清晰反映一地区企业运行状况、经济效益、消费活力。

受煤炭价格下行影响,加之2021、2022年连续高位运行,山西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大幅降低。

6df5b95077eee38eb2cd0640059d91ff_LOCAL17083502322555ATVVNE86V.jpg

从总量看,仍然是太原、吕梁、长治三个地市政府的“腰包”最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也高于全省(0.73%)水平。

从增速看,运城、晋中、大同、太原4地市的收入增长较快。而临汾、朔州、忻州、吕梁4地市收入则为负增长。这与去年煤炭价格高位下跌、煤炭行业实现利税大幅下降密切相关。

通过比较发现,餐饮、文旅等行业消费复苏从而拉动收入,成为多地市共同的特点。

太原作为省会,也是省内人口第一大市,工业门类齐全,“三驾马车”共同发力,财政收入增长2.7%。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2.88亿元,增长8.6%。这一数字,占到山西省(7981.8亿元)的四分之一,高于全国(7.2%)和全省增长(5.5%)。

汽车类消费快速增长。太原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9%,比上年回升23.3个百分点。大同市新能源汽车实现8.9亿元,同比增长145.5%。

运城、晋中、临汾等多地市旅游市场强势复苏。运城重点监测的9家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共计59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实现门票收入与旅游经营收入均翻倍增长。晋中平遥古城、王家大院等七家重点景区全年累计接待人数1050.3万人,同比增长310%;门票收入与旅游经营收入同比增长300%以上。

吕梁尽管受到煤炭行情和个别安全事故的影响,但资源类企业、民营企业较多,税源较稳定。如山西民营经济大户鹏飞集团、中阳钢铁有限公司等都是纳税大户。据公开信息,2021年吕梁市民营企业50强总税收达到118.04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5.5%,占全市可支配财力的70%以上。

长治市GDP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山西第二,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这与长治市近年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密不可分。其他地市除运城农业为主外,一般预算收入与GDP基本呈正相关。(记者郑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