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不少地方喜称“龙抬头”,有些地方还称“龙头节”“春龙节”“春耕节”等,翻土、整地、施肥……农民们在地里忙碌着,预示着新一年的农事活动已经开始。
“惊蛰龙抬头,春分龙登天。”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说,今年农历二月二恰逢惊蛰第七天。此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而“龙抬头”则是表现这仲春气势最生动的形容词。
“龙抬头”本是代表了农耕时代人们对于应时节令中春雨的殷切期盼,“春雨贵如油”“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些民谚就是百姓们希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情感表达。传说主管行云布雨的“龙”在这一天会苏醒过来,不少地方会降下绵绵春雨,酥酥地润在大地上和人们的心里。
王来华表示,二月二,恰是刚刚出了正月,好美的人们会想起来理发、美发,而“龙抬头”的说法刚好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理“精神头”的好机会,希冀鸿运当头,争取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好彩头。
打扮好自己,择机出门踏青,别辜负了这农历二月的仲春时光。因此,春游正当时,古人又将二月二称为“游春节”“踏青节”“挑菜节”等。
王来华说,二月二日春游踏青之俗约始于唐代。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古都长安的人们,乘二月二之机,三五成群地来到郊外踏青,有些妇女还提篮执铲,去挖各种鲜嫩野菜来尝鲜。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这首题为《二月二日》的诗描写的正是春游踏青的亲切景象。
宋时,游春宴饮的风俗日盛。文学家强至作诗云:“江上初逢社燕归,青春二月色犹微。”词人贺铸有诗说:“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诗人王庭珪亦有诗写道:“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这些绝妙诗句表现了文人雅士在二月二这天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月二,人们在郊外赏春踏青,奔跑嬉戏,还能采些新鲜野菜,融欢笑于自然,不亦乐乎。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日子里,愿所有人都能抬头皆美好,所遇皆温柔。
统筹:刘心惠、邵香云
记者:周润健
海报制作:安宁
编辑:李民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节令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