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国新办就“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励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前一段时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了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了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95名全国技术能手,也表扬了一批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邀请到了其中的5名代表,请他们和大家进行见面交流,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五位代表,他们是: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钳工特级技师郑志明先生,安徽阜阳技师学院院长靳柯娟女士,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继电保护员特级技师李辉先生,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舶电焊工高级技师魏凤云女士,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数控铣工首席技师马小光先生。

    下面,我们请这五位代表向大家分别作简单的自我介绍。首先请郑志明师傅。

    2023-04-28 10:18:30

  •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钳工特级技师 郑志明:

    大家好,我叫郑志明,是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特级技师、首席技能专家,我从事的是汽车制造业,见证了我国汽车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历程。从八十年代研制我国第一台微型车时,曾经拆解国外汽车零件研究,到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享誉全球,我国正一步一步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迈进。在关键核心领域,我和我的团队不断创新,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微型汽车后桥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国技术不输国外。

    去年,我非常光荣地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广西代表团的讨论会上,面对面地给总书记做了汇报,总书记的嘱托我牢记在心,深感责任重大。我今后将不断努力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难关,不断培养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我相信,广大产业工人技能报国的舞台会越来越宽广。谢谢。

    2023-04-28 10:19:39

  • 邢慧娜:

    谢谢郑师傅,下面请靳柯娟院长作介绍。

    2023-04-28 10:19:53

  • 安徽阜阳技师学院院长 靳柯娟:

    大家好,我是安徽阜阳技师学院院长靳柯娟,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见面会。我是1987年加入职业教育队伍,2012年开始从事技工教育工作,见证了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

    阜阳技师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技工院校。近年来,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探索出“三个围绕”“四像办学”的特色办学道路。学院先后被人社部授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中国集训基地、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在刚刚落幕的首届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学院荣获6个一等奖,获奖数量居全国之首。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我将继续深化学院改革,加快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技工教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2023-04-28 10:20:19

  • 邢慧娜:

    谢谢靳院长,下面请李辉师傅作介绍。

    2023-04-28 10:20:31

  • 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继电保护员特级技师 李辉:

    大家好,我叫李辉,是中国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的一名继电保护员。我1992年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工作31年,主要负责电力系统保护装置运维工作。在工作当中,我最喜欢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20年前,我们自主设计了电路板,研发了新算法,助力了一项国家标准的形成。2011年以来,在政府和企业的关心帮助下,我们先后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团队完成技术攻关6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50项,完成成果转化26项,主导制定2项国家标准。

    这是我们团队研发的一块电路板,在2018年完成的,这块电路板加载了我们独创的算法之后,可以完成带电检测电流互感器组别的任务,突破了一项国际性技术难题,减少了用户的停电时间,也更好地助力了万家灯火。

    2022年,我有幸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有人说,我这是拼到头了。但是我感觉,我还和31年前一样,有一颗年轻的心、好奇的心、奋斗的心,还可以为咱们国家做更多的事情!谢谢!

    2023-04-28 10:21:04

  • 邢慧娜:

    谢谢李辉师傅,下面请魏凤云师傅作介绍。

    2023-04-28 10:21:18

  • 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舶电焊工高级技师 魏凤云:

    大家好,我叫魏凤云,是一名船舶电焊工,我来自中国船舶集团下属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我1996年参加工作,先后承担了一系列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船舶建造任务,比如LNG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不锈钢化学品船等等。在这些工作中,我取得授权专利3项,重点推进高效焊接方法3项,开展先进焊接工艺研究2项,大幅度提升了焊接质量和效率。

    作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我始终想着如何带动身边的员工共同成长,我深入生产现场,讲授焊接工艺方法,每年培训电焊工上千人次。经我指导和培训的选手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技能青年。有了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才有工匠精神的不断传承,有了这份传承,我相信,“造舰强军、造船兴国”的梦想就能早日实现。谢谢。

    2023-04-28 10:21:33

  • 邢慧娜:

    谢谢魏师傅,下面请马小光师傅作介绍。

    2023-04-28 10:21:45

  •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数控铣工首席技师 马小光:

    大家好,我叫马小光,是来自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数控铣工。我1998年技校毕业开始参加工作,曾经做过钳工、铣工、数控铣工、技术员、班组长等各种工作岗位,也曾经是车间20几台不同型号数控加工设备的首任操作者。工作25年来,我潜心钻研数控加工技术,在特种车辆、工装模具、液压传动、行走系统等各个生产环节,曾经首创先进工艺方法,大幅提升装备质量与生产效率,累计完成300余项研制任务的攻关,取得工艺创新成果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0项。与工作室团队共同完成北京奥运会、APEC、国庆70周年特效焰火发射装置研制生产任务。

    我将始终践行工匠精神,继续开展工艺创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04-28 10:21:59

  • 邢慧娜:

    刚才五位代表逐一作了自我介绍,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还是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3-04-28 10:22:13

  • 封面新闻记者:

    这个问题是提给郑志明师傅的。我想问,从一名钳工成长为行业专家,您认为成长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您把工艺发明到如此精细的目的又是什么?谢谢。

    2023-04-28 10:22:32

  • 郑志明:

    我认为,我的特性就是不服输,我喜欢把问题和困难当做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举一个例子,有一年我们公司汽车后桥有噪音,整车产生了噪音,这个时候我们就去研究,为什么会产生噪音。结果我们发现,减速器壳体加工误差造成了汽车噪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得把减速器的壳体误差解决掉,就要对加工壳体的设备进行调试,恢复它的精度。要恢复精度,就必须对加工的动力头进行空间位置调整。其中高度方向就需要调整0.002mm的误差。当时车间里很多工友都认为这0.002mm太精细了,它相当于头发丝的1/40,觉得不可能调出来,但是我不服输,就手工把这0.002mm调整回来,解决了设备误差给减速器壳体带来的误差、产生汽车噪音的问题。

    刚才记者朋友也问到了,为什么要把加工工艺的精度提高到如此精细的程度,那是因为我们汽车零件加工设备的精度要远比汽车加工零件的精度高出很多,就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汽车零件的合格和品质,最终保证我们汽车的整个品质。所以我觉得,我们这样做是值得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今后我们也将继续用工匠精神去研究更加精密的设备,服务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谢谢!

    2023-04-28 10:22:49

  • 香港中评社记者:

    我们目前看到社会上对于职业院校和技能就业的人才其实是还有待提升的,有一种看法是,技能人才的身份地位不高,请问各位对此怎么看?谢谢。

    2023-04-28 10:26:10

  • 李辉:

    我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工作31年,始终相信“工作不分贵贱”“有作为才有地位”,有人说,你们技能人才不就是动动手嘛,能有多大作为?我不这么看。一项新技术有没有缺陷,工程设计、实施方案有没有问题,在现场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那可是要我们技能人员来把控的,把控得好,可能出的就是优质产品、优质工程,如果把控不好,可能就要出大问题。

    这些年来,我们技能人员在生产实践中,这种不可替代的地位越来越能够凸显,多的例子就不说了。也正是这种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我们在企业中获得了尊重,也有了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薪酬待遇方面,我们南方电网公司建立了技能、技术还有管理三条相互贯通的通道,这就让我们技能人员有了盼头。我是一名普通的技能人员,但我的薪酬是和我们部门负责人的待遇持平的。我还有两位工友,他们是南方电网公司的杰出技能专家,他们是和我们企业的副总经理的待遇持平的。第二,在话语权方面,企业为我们建立了党组织服务联系机制,我们和党委书记签订服务联系协议,技能人员也得以列席党委会,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也可以有更大的作为。谢谢。

    2023-04-28 10:26:21

  • 魏凤云:

    我来谈一下我的想法。刚才李大师介绍了一系列薪酬待遇,包括一线技能工人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我们公司对技能人员的培训也在不断加大力度,一线工人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他们从这个平台脱颖而出。所以,我们公司每年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工作,将技能等级提升与岗位晋升挂钩、和薪酬待遇挂钩,一些高技能人才也走向了首席技师、技能带头人、技能骨干等高级技能专家岗位。就这样,我们一线工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们的干劲也越来越足。谢谢!

    2023-04-28 10:27:37

  • 马小光:

    我也来说一下这个问题。我所在的单位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发展,为我们技能人才建造了比较完备的成长体系,还有晋升途径。我就是在去年通过集团公司评审,成为首批首席技师,目前薪酬待遇已经参考领导标准来执行了;同时,我还作为集团公司的“双师型”人才,参加了集团公司赴国外的培训和交流。我们单位还有高技能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在北京安家落户。我想,正是有国家和集团的好政策,让我从一个技校毕业的普通工人,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并且荣获了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

    作为新时代技术工人,我们今天拥有了更多创新创造的条件,并且我们在国家快速发展阶段,拥有了更多可以发挥作用的机会。我相信,只要静下心来立足岗位学好技能,将来也能干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2023-04-28 10:30:06

  • 郑志明:

    我也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如今咱们技能工人成长的空间更加广阔了,上升的空间也更大了。就拿我个人来说吧,我是2008年被评为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在当时应该算是“天花板”。2018年国家出台了“双向互评”的政策,打通了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之间的职业发展通道。2020年,我被评为了高级工程师,成为“双师型”人才。

    2022年,我又被评为了广西首批特级技师,突破了我预期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我们公司也在不断改进技能人才的薪酬制度。像高技能领军人才,他就可以拿到企业中层领导干部的待遇,而且公司还制定了特聘专家津贴制度,还有技能津贴补贴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极大激发了技能人才的干劲。

    另外,现在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已经提高了,社会地位也不断在提高,像我去年当选为二十大代表。在我身边的技能人才,像我们的铣工丘柳滨,他是自治区党委候补委员。我们车工周颖峰,还是人大代表。所以我认为,不管是什么出身,都能够成长成才。谢谢!

    2023-04-28 10:31:27

  • 靳柯娟:

    下面我从技工院校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社会认不认可,关键取决于学校怎么办,办得好不好。就像我们学校,建校之初的时候,由于办学效果还没有显现,社会还不认可,家长也不满意,所以招生也很难。当时每一年招生也就在1000多人。于是,我们就不断创新办学模式,逐步探索出“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的四像办学模式,为企业解决了用人问题,学院也成为阜阳市的招商名片,办学效果达到了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社会也认可了,这样我们招生也好招了。每年开学季,报名的场面非常火爆,每年招生5000人以上,现在在校生规模达到了近2万人。每年毕业季的时候,企业进校园招聘的场面也十分壮观,有的专业毕业生需要提前预定,有的学生同时被几家企业争抢。我们现在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像焊接技术、智能制造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月薪可高达1万元以上。谢谢。

    2023-04-28 10:35:07

  • 邢慧娜:

    这个问题大家都有很多话要讲,我们五位代表都做了回答,下面请大家继续提问。

    2023-04-28 10:35:18

  • 红星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是,对于有志加入到技能人才队伍的年轻人,你们有哪些建议,让他们更好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谢谢!

    2023-04-28 10:35:52

  • 郑志明: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首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觉悟。为什么呢?我说说我这二十多年来在企业里面的经历,或者我看到的一些现象。过去在工厂里面,基本上是工人围着设备转,在生产线上,基本上都是靠工人的手工操作来完成各种生产。而现在,工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车间里面基本上是机器人围着设备转。在生产线上,基本上可以看到的都是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操作,完成各种加工。这个时候,也对广大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要学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技术,还有数控编程技术等。另外还有很多精密的仪器、设备装备,组装调试还需要人工来完成,这就需要我们技能人才掌握高超的技能,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更多先进的技能、先进的操作方法、先进的工艺,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所以我认为,现在有志加入技能人才的年轻人,要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当中,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谢谢!

    2023-04-28 10:36:04

  • 靳柯娟:

    下面我想从一个技能人才培养者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这些年,我们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技能人才,像00后的程裕林,他是2015年初中毕业来到我们学校,就读于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通过勤学苦练,他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中拿了一个银牌,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现在已经留校任教,年仅22岁就破格晋升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还有李向阳,在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中连续两届获得一等奖。像他们这样优秀的学生在我们学院还有很多很多。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学习和掌握精湛的技能也能让人生出彩。有句谚语说的好,“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中无粮”,现在可以说“掌握一技之长,就能成就辉煌”。谢谢。

    2023-04-28 10:38:01

  • 总台央视记者:

    各位凭借高超的技艺获得了很多荣誉,可以说是数年、十数年或者数十年在坚持做同一个事情。我的问题是,大家如何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坚持践行“工匠精神”?谢谢!

    2023-04-28 10:39:35

  • 魏凤云:

    我来讲一下我的故事。我记得十年前,我们公司承接了一批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任务。因为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难度众所周知,因为是首制船,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委派我去负责质量管理工作。首先我考虑到,要想把产品做好,首先要想到提质增效、降本增益。船东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液货舱面要达到一个镜面状态,也就是承载化学品的舱的焊接质量要达到镜面的状态,用手摸上去以后,不要戴手套,是滑的,是这个状态。所以我们也比较着急,我们就提出要创新工艺,要用高效焊接代替传统的焊接方法。不断和质保部门、和船东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同意。我在想,不管同不同意,我们先拿事实说话,先做了再说。我就带着我的团队,经过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做了五种焊接工艺的对比,攻克了这个难关,最终拿实验结果和一系列参数给船东看的时候,他们表示认可。我们实船应用以后,焊接的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两倍,船东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说我们做得像艺术品。所以,我觉得,工匠精神的践行就是追求卓越,坚持创新。谢谢!

    2023-04-28 10:39:59

  • 李辉:

    我也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执着专注的专业精神,也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要想践行工匠精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一个中专生,我并不聪明,但是我不断地学习,坚持学习。像我从事的继电保护专业,有5次比较大的迭代更新,如果不学习,你可能连工作任务都完成不了,寸步难行,更不要说能够有所创新。另外,在工作当中,要善于发现“专业之美”。我从事的继电保护专业,主要的保护装置要在1/100秒完成电气量的检测、计算、逻辑判断,然后发出正确的指令,很多专业技术在这里头是可以用精妙绝伦来形容,我深深地被它吸引。

    有人说,你搞这个专业太辛苦了,但是我感到更多的是成就感,更多的是快乐和幸福。以至于到现在,我感觉我都离不开它了。谢谢。

    2023-04-28 10:41:43

  • 上游新闻记者:

    这个问题想问魏凤云老师。做电焊工作的多为男性,请问您当初是如何选择成为电焊工的?成长的路上是否需要比男性电焊工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女性电焊工有没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优势?谢谢!

    2023-04-28 10:44:02

  • 魏凤云:

    谢谢提问。我想说,我非常幸运,一参加工作就来到我们沪东中华,因为电焊工紧缺,我就做了这个工作。电焊这个职业对技能和体能都有很高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旁边的男同事都对我很质疑,上百斤的焊接电缆和一些设备,对我来说,体能就是巨大的挑战。焊接的电弧光,包括电弧飞溅到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特别是女同志受身高限制,烫伤的几率就比较高,我们以苦作乐,把我们脖子上的伤疤形容成为烫成的项链。所以在体力不支的时候,我也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是每当想起我平时的工作积累,一次次被船东认可,焊接的分段成了免检产品,我就坚定了我的信心。电焊工作表面看起来又脏又累,是个粗糙的工作,是个体力活,其实它是个很细致的工作,对待每一个焊接的焊点就像绣花一样,每一个焊道的布置,都要用心去体会,电焊讲究的是手要稳、准,而且眼神要好,女同志有着独特的优势。我平时做啥事都风风火火,唯独烧电焊的时候,我可以做到有条不紊。每当看到我们焊接的船舶成功交付,出坞下水驶向大海的时候,我就特别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谢谢!

    2023-04-28 10:44:51

  • 新京报记者:

    我的问题问给马小光师傅。作为80后的技术“大拿”,您每天在车间与机床和零部件打交道,请问觉得枯燥吗?另外,20多年的独到技能是如何练就的?

    2023-04-28 10:48:08

  • 马小光:

    我自从第一次进入到车间,就对各种加工设备,还有各种机械零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之后,我更是对自己所加工的每一件产品能组装成大国重器感到非常地骄傲。

    也许我们反复加工某一个零件,会感觉到一些枯燥和无味。但是我想,要是我们能够通过加工过程中的声音振动,判断出加工状态,并且能够用自己常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去掌控零件微观变化的规律时,这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加工的快乐所在。特别是我们在解决加工技术难题时,可以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说起20年来的技能成长,我想,首先来源于我对所从事工作的热爱。第二,来源于对先进加工技术的不懈追求。第三,我觉得更多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回想起20年前,我们分厂引进第一台数控铣床的时候,因为当时没有操作和编程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曾经这台新机床一度遭遇冷落。当时不像现在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可以方便大家查询各种相关资料,去图书大厦也找不到几本像样的技术书籍。我们只能白天拿着仅有的一本说明书,一页一页学,一点一点试,晚上还得回家去学习计算机绘图。就这样,5年以后,我用两周时间加工出过去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平衡器模具时,几乎车间所有人都为数控加工技术的高效与精准所震撼,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追求数控加工技术新境界的决心。

    可以说,正是这份决心和执着伴随着我,在一项又一项的攻关任务中取得成功,收获技能。

    2023-04-28 10:48:18

  • 邢慧娜:

    还有两位记者。

    2023-04-28 10:48:38

  • 科技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李辉师傅。李辉师傅您好,2021年,国家提出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请问这对您的工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您是如何适应新要求的?谢谢。

    2023-04-28 10:53:33

  • 李辉:

    谢谢。作为电力系统的一名员工,这些年来,深切地感受到了绿色清洁能源迅猛发展给我们电力系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家知道,天时阴时晴,风时有时无,新能源具有这种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有时候过来一片云、一阵风,都会对我们的电力系统产生一些影响。我从事的继电保护专业工作,就像是电力系统的安全卫士,要确保我们电力系统的免疫能力保持正常,抵御来自外部的侵扰,要让我们的继电保护系统更灵活、更迅速,变得更智能、更强大。这几年通过学习,提高自己,我就是在理论中学,在实践中学,在问题中学。

    在理论方面,我向国内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积极请教,拜师学艺,我们企业也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在实践方面,我们采用这种人才加项目的模式,把我们的技能人才和项目联系起来,积极开展一些新能源、储能站的并网工作,不断提高。

    另外,针对遇到的问题,我们积极收集技术问题,联合院校和厂家开展技术攻关工作。作为电力系统的一名老兵,我会和工友一起持续专注于技能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助力最新的技术、最自主的技术,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来,搞好技能工作,提高自己技能报国的水平,保证我们国家能源电力安全。谢谢。

    2023-04-28 10:53:44

  •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靳院长。您所在的安徽阜阳技师学院,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有的专业企业还要靠抢才能抢到毕业生,那么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如何能够成为打造“大国工匠”的摇篮?能不能再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

    2023-04-28 11:00:11

  • 靳柯娟:

    好,谈不上经验介绍,我可以把我们学院的做法分享给大家。

    做法一:“校长围绕厂长转”。在八、九十年代,大型国有企业都建有技校,专门为企业培养人。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技工院校承担的也是这个角色,是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技校怎么办”当然是厂长说了算,所以“校长要围绕厂长转”。近年来,我们学院与上百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像我们机电工程系有一个电梯安装与维保专业,主要是把我们当地一家企业直接引到学校,他们的师傅就是我们的老师;再比如汽车工程系的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就是与汽车4S店合作,建有“前店后校”的模式,前面是他们的销售门店,后面是我们学院实习实训场所,中间是他们的师傅带着我们学生修车的地方。

    做法二:“专业围绕产业转”。地方有什么样的产业,学院就建什么样的专业。比如阜阳现在有十大特色产业,我们学院就相应的建有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专业群,源源不断为地方产业发展精准输送技能人才。

    做法三:“教学围绕生产转”。这几年我们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中厂、厂中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我们过去传统的学生实习实训是消耗型的、纯教学型的,学生通过实习加工出来的要么是废品,要么是展品,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还要通过企业的再培训才能上岗。而现在的生产型实训不一样,我们直接把企业生产线引到学校,学生按照生产流程进行实训,通过实习实训加工出来的就不再是废品,而是合格的产品。毕业以后,学生就可以直接上岗。以上介绍的就是我们学院“三个围绕”的办学模式,刚才我还介绍了“四像办学”模式,“三个围绕”“四像办学”模式现在已经被安徽省列入十大改革创新案例并向全省推广。谢谢。

    2023-04-28 11:00:22

  • 邢慧娜:

    刚才五位代表和在场的记者做了一个充分的交流。通过五位代表的讲述,我想我们看到了新一代产业工人强烈的荣誉感、责任感,看到了他们在工作中的吃苦耐劳和追求卓越,也看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广阔空间。希望能够通过在座各位媒体的报道,我们传递劳动之美、创造之美,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新时代。

    “五一劳动节”马上就要到了,也在这里提前祝五位代表和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五一国际劳动节”节日快乐。今天的见面会先到这儿,谢谢五位代表,谢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

    2023-04-28 11:2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