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民营企业家的榜样——马长江

山西“煤老板”在全国的形象并不好,这个认识似乎有些偏颇。但是马长江用他的境界、格局和智慧,成就了民营企业家的成功典范——教育强国的天下大道!

希望山西所有民营企业家深刻感悟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是什么?

以上98字送马董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好人必有福报!

大道理

2024年5月30日20:44:52

我们的董事长

杨宗礼

(2009年)

2006年4月,我退休后普通的一天。临汾煤老板马长江,邀我帮助筹建运城职业技术学院。说实话,当时我对煤老板投资教育的动机是心存疑虑的。我告诉他,教育不是赚钱的行业,想赚钱,最好别涉足教育。他说,不为钱,只是要寻求人生的另一种活法。话很平淡,却深深打动了我这个很感性的人,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可交、可帮、可成之人。三年相处证明,当初我的判断是对的。这个人就是我们运城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马长江。

(一)

董事长出身普通农家,原籍临猗,祖上迁往乡宁县曹姓占多数的碟子村,父亲粗通文墨。董事长兄弟三人,老大,名马良,老二过继姨家,名张连水,也是乡宁县有名的煤老板。长江居小,六七年生人。开始创业时,是二哥张连水的帮手,做过过磅员、保管、会计、矿长。九十年代,开始独自创业,在蒲县创办宏源煤业。

董事长有个倔强、善良、有胆识、有主见的母亲。大字不识,但贫而不贱,行侠仗义,济贫友邻,在小山村很有人缘。父亲文革中被迫害,跳崖身亡。母亲说:“我不能死!我还要把孩子们拉扯成人!”兄弟三人搞企业,母亲经常告诫:“窑事是朝事,要善待工人”,“家有千贯,老百姓一半”,直到企业有相当经济实力时,还告诉长江“把我攒的几囤麦子卖掉,也不能欠工人的钱”。老人家2006年10月过世,我送了幅挽联:“前日读书郎,昨日掘煤翁,今日何以名满尧乡;你说长兄强,他说小弟能,我说还是老娘贤良。”这幅不规正的挽联说的正是这娘儿四人的传承关系。董事长是吕梁山十里八村有名的孝子。母亲过世后,一年里,他每次和我见面,总要谈到他的母亲,我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才大略知道了他的家庭情况,也更深刻地了解了他的为人。

母亲在读书方面对马长江的影响很突出。从小,母亲就告诉他,要想成个人物,就必须念书。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在任何困境中,母亲都没有放弃过使他接受教育的努力。他调皮要被学校除名时,母亲连忙去央求先生,哪怕是下跪也要让娃上学。母亲对教育的浓浓情结,在马董事长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曾拥有多种职业身份,但学生身份从没改变,不是一般学习意义上的学生,他有许多在学校工作的朋友,四十年来他基本没有离开过学校教育。去年正式拿到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又成为清华国学班的学生。他是个很认真的学生,听课、记课堂笔记、做作业、写论文、与老师交流、考试等都钉是钉,卯是卯,样样不马虎。我曾见过他清华大学的几位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印象都很深。

长期的学生生活与丰富的人生阅历,使董事长逐步认识到,教育给人知识和智慧,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改变企业命运、改变国家命运。要想解决好中国的问题,教育是基础,依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根本途径。基于这种认识,在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就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名义组团,邀请有关教育专家参加,考察了全国多所高职院校。所见所闻,坚定了他在家乡投资建设一所高质量高职院校的决心。董事长曾对我说,建设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是他人生的最终选择,是事业的归宿,他要倾其所有把这件事做成、做好。我相信,这并非虚言,此话深藏着他对教育难与言说的情感、理性思考和执著的追求。

(二)

要做一件事,与能不能做成这件事,其实是两码事,要做是理想,能否做成要靠实力和毅力。

二十年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白手起家”,第二阶段是“滚动发展”,目前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代表的知名民办高校,大体走的都是这种途径。第三阶段不同了,新建民办高校在老路上走不通了,只能走“高投入、高起点、高质量”路子。对此,我们的董事长就有清醒的认识。“投资十个亿,中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目标大体反映了董事长在建校路径选择上的清醒。

董事长经营的山西宏源煤业集团是建设发展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的资金供应者。没有这座靠山,建设学院只是空想。学院与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建设学院的过程中,董事长长期坚持多条战线作战,加之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冲击,期间的艰难、苦楚、压力、矛盾,外人难以想象。董事长曾向我倾诉,欲哭无泪的苦痛心境,我只能以感同身受应之。默诵“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自解、自嘲。

经过艰苦的努力,目前学院建设已投入资金近四亿元,学院已初步完成筹建阶段的基本任务,进入正规办学的阶段。学院靠山——宏源煤业集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企业总资产达30多亿元,从原有5个矿扩展为19个矿,占有优质焦煤资源40多平方公里。08年上交利税3.8亿元。更可喜的是,最近,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宏源集团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是为数不多的民营煤炭主体企业之一,这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与企业息息相关,学院的靠山强壮了,学院发展就有了长期可靠的保证。我们理应对与董事长共历艰辛的宏源人表示由衷的敬意。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的努力,只能是空中楼阁或昙花一现的虚荣。

(三)

三年来在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团队中,由于工作原因,我和董事长接触相对比较多。说多,其实也不多。十天八天打个电话,一、二分钟,三言两语,说的多是具体事,很简单,也很轻松。请示问题,他往往以“行!好!就这样。”应之,具体干预很少。他经常会说“没钱向我要,其他事你们定,把事情干好就行了。”他放手,我们作为执行者的压力反而大了,总怕出漏子,帮倒忙,欠债。建设中的一些具体困难、麻烦事,只要与钱无关,一般不告诉他,告诉他也无用,徒增其烦恼,事情有了结果,让他知道一下就可以了。

学校建设前期,资金供应是充足的,去年十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焦煤滞销,煤价下跌,学校建设要钱,矿山扩充资源要钱,企业技术改造也要钱,我们急,董事长更急。记得有一次,我催着要钱,他急了:“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但命是不给的!你总不能让我去抢银行吧!”但仅过两天,二百万元就到学院帐户上来了。董事长很会鼓励下属,在钱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他往往会告诉我们:“钱不用你们操心,把我卖掉换钱,也要把学校建起来。”我清楚地知道,今年前季,宏源集团职工几个月没发工资,但学院职工工资从未拖欠。他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话是“要善待读书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由于工作头绪杂,董事长不经常来学院,安排会议也不多。每次来,强调的老调调总是“目标不能变”五个字。今年元月开董事会,决定在原有投资三亿多元的基础上,本年度追加投资一亿四千七百万元。当时,经济形势还不明朗,我怕落实不了,建议预算项目压缩,他硬硬地回绝了,还是那句话:“目标不能变”。我暗自赞叹这个小个子董事长的撑劲。

(四)

四堵墙内讨生活,我在学校生活了一辈子,交人经事有限,终生脱离不了书生毛病,自己没啥本事,还往往看不上别人,晚年结交董事长这个人,说实话,对我是有影响的,这也是活到老,学到老吧。

董事长办事低调,不事张扬。不喝酒,吃饭很简单,过去抽烟,最近也戒掉了。他出门轻车简从,与人交往,话不多,很家常,怕麻烦人,打扰人。我多年习惯中午午睡,下午五点打网球,基本雷打不动。三年来,董事长从不在这两个时间段给我打电话说事,有时两人下午谈工作,四点一到,他总提醒我,该打网球了!

董事长爱书,爱买书,爱看书,办公室和家里到处放着书,坐飞机看,坐汽车也看。他的阅读爱好不广,多为人物传记、传统古典和现代经济三类。一起闲聊时,往往要和你说起书上的某种观点。我曾与他多次交流过老子的“上善若水”、“无为而治”,孔子的“和而不同”、“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等主张。由于职业的习惯,他很关注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对这方面的信息很敏感,也很熟悉。

董事长对文字要求极高,我和他接触以来,无论企业还是学院草拟的文字稿,让他审阅,他似乎从未对任何一篇东西满意过,总是让下面改了再改。正式场合讲话,每次都要让人准备讲话稿,但基本不用,只讲自己想要讲的话。因对文字太挑剔,下面人很怕为他写东西。

董事长从不当面给人难堪,但可以看出,他对下属要求还是很严的,特别是对核心团队高层管理者,很强调价值观的一致。由于年龄关系,他从来没有当面批评过我,但最近一次例外,在处理一件很棘手的事件时,他突然说“你这个人只看人的优点,我用人先看毛病,看能否容纳他的毛病,容纳不了,就不用!”话很平淡,但对我触动很大。结合自己一生识人,用人方面的教训,久久难以释怀。董事长经常说,钱不愁,房子不愁,设备不愁,愁的是人才,学院的根本在人才建设、队伍建设。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刚刚起步,离目标实现的日子还很遥远,遭风雨、历坎坷不可避免。作为学院法人代表的董事长任重而道远。领航者,己必强壮,合格教育的领航者,要在教育实践的磨励中造就。我相信,我们这位企业家董事长,最终会成为成熟的教育领航者。因为他是凡事“求诸己”且不走偏锋的普通人,唯其普通,从企业家过渡到教育家,才不会有大的障碍。